1View
中醫治療難纏婦女病慢性骨盆腔炎
■陳俊銘
骨盆腔炎症是婦產科常見病症之一,大都是因細菌經由血液循環,淋巴管或陰道侵入人體,引起子宮腔、輸卵管、卵巢周圍組織發炎的感染。據統計目前全球每年約有六千五百萬婦女遭受骨盆腔炎症的侵襲,帶給婦女朋友病痛折磨。
陰道中一些不正常的病菌,常是造成骨盆腔發炎的罪魁禍首,例如披衣菌和淋病菌、化膿菌、徽漿菌,其中披衣菌已成為骨盆腔炎的主因,更是不孕症的主要殺手。臨床上,急性骨盆腔炎大部分發生在月經其中或月經剛結束時候;常見症狀是急性下腹疼痛,初期多半屬於鈍痛,且多從一側下腹部開始,在24~45小時後才會擴散到對側,同時會伴隨有倦怠感、腹脹、陰道分泌物增加、惡心、嘔吐、腹瀉、發冷或發燒等現象。陰道內診時,子宮頸感到疼痛,兩側子宮附屬器官處壓痛及觸診到腫塊,若發炎持續嚴重,大約3%患者會導致輸卵管卵巢膿瘍,若破裂可造成劇烈腹痛及腹膜炎,甚至導致休克。
當治療不完全或不當時,急性骨盆腔炎症會轉變成慢性骨盆腔炎症,此時表要症狀為下腹鈍痛,偶爾伴隨微燒。另外,輸卵管因慢性發炎造成部分或完全阻塞,易造成子宮外孕或不孕症。
容易得到骨盆腔炎症者,包括1.大於25歲。2.超過一個以上的性伴侶。3.較早開始有性生活。4.過去有性病的感染。5.經常做陰道灌洗。6.使用子宮內避孕器 。透過血液或細菌培養及超波掃描或腹腔鏡、子宮後凹內視鏡,可正確診斷骨盆腔炎,即使輕微的骨盆腔炎也會造成輸卵管廣泛性的損害,不可輕忽。
慢性骨盆腔炎症歸屬到傳統醫學「盆腔疼痛症」;《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症並治》有:「婦人腹中諸疾痛,當歸芍藥散主之」在熱中血室的記載中有「其血必結、胸滿、發熱惡寒」等症狀描述。《溫病條辨》說:「熱入血室…為熱邪陷入,搏結而不行,胸腹少腹,必有牽引作痛拒按者。」病因多由邪熱或濕熱,經由陰部上行犯衝任、胞宮、或邪毒入血或經津液傳播於衝任,胞宮,以致邪氣留著為病而痛,也有瘀滯或虛損於該部而作痛為病的。
臨床中醫依辨證分型有邪毒雍盛型、濕熱蘊結型、血瘀氣滯型、虛損型,各有不同症狀及治療方法。如邪毒雍盛型:下腹疼痛拒按,帶下量多,色黃或赤白相兼,質稠有臭,高燒惡寒或不惡寒,無汗或微汗,頭痛、口乾喜飲、噁心納差、小便短少、大便燥結或溏而不爽、舌質紅、苔黃厚、脈洪數,治以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方以五味消毒飲合大黃牡丹皮湯,加減黃柏,敗醬草。其他各型也都有不同藥方對治。
在治療上急性期以西醫抗生素為主,佐以中醫清熱解毒,祛濕活血化瘀,可有效控制並預防轉為慢性。若已發展為慢性骨盆腔炎,體質調理很重要,如何改善骨盆腔濕熱環境,改善氣滯血瘀造成的小腹痛,虛損造成的帶下和不孕,中醫調理有很好的效果,可中西合用,雙管齊下收效。(作者∕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