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二尖瓣脫垂

■陳俊銘

二尖瓣脫垂是一種先天性或後天造成的二尖瓣膜異常,它是在左心室收縮時,二尖瓣部分突出向心房的一端。根據統計約有10-20%的人有這種情況,好發於年輕者,女性多於男性。常見心悸、胸悶、呼吸困難、神疲乏力、頭暈等症狀,統稱為「二尖瓣脫垂症候群」。當情緒變化極大、生理期、睡眠不足時特別容易發生。

此病最早於1963年由Barlow和Pocock學者藉由心臟血管收縮雜音和二尖瓣脫垂及逆流之關係,可分為原發性和續發性。原發性二尖瓣脫垂由自體顯性遺傳或先天性心臟病造成,續發性二尖瓣脫垂常由冠狀動脈疾病、風濕性心臟病或心肌病變造成。臨床診斷以心臟超音波檢查為主,當二尖瓣脫垂大於2mm,厚度小於5mm稱為非典型脫垂。大部分二尖瓣脫垂症候群的患者,雖有不舒服的症狀,但不會有嚴重的後遺症。少數像年紀大了、肥胖、高血壓、男性患者,會併發細菌性心內膜炎、栓塞中風、腱索斷裂、心律不整、漸進性逆流、狹死等情況。

二尖瓣脫垂症候群屬傳統醫學心的虛證範圍。心主神明和血脈,由於外邪久稽,內含於心,或因七情內傷,氣血違和,心失所養均可造成新的陰陽氣血失調,出現血脈運行失常和精神情志改變的病理表現,均屬新的病症。心病則氣陽營陰均受損耗,心氣心陽虛衰無力則瓣膜逐漸形成脫垂,心臟血液動力學跟著改變,影響左心室幫浦功能,產生一系列症狀,逐漸形成新的氣血陰陽虛證。臨床上中醫治療可分:

1.心氣虛證:面白,神疲乏力,眩暈,心悸怔忡、氣短、自汗、舌質淡胖有齒痕,脈沉細弱。方以生脈散加減,可酌加黃耆、黨參、太子參。

2.心陽虛證:除了心氣虛症狀,同時有較明顯四肢厥冷,面色灰暗等寒象,脈沉細遲、舌淡白。方以灸甘草湯或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玉竹、桂枝、乾薑。

3.心血虛證:面色淡白少華、心悸怔忡、眩暈、健忘、失眠、多夢、情緒不寧、舌質淡、脈細。方以歸脾湯加減人參、枸杞、何首烏。

4.心陰虛證:除了心悸怔忡、眩暈、失眠、多夢,同時有五心煩熱、潮熱、盜汗、舌質紅、脈細數。方以天王補心丹加減淡竹葉、蓮子心、知母、黃柏。 臨床上除了注重心的氣血陰陽部分用藥,酌加茯神、龍骨、牡蠣、酸棗仁等緩和患者緊張情緒,酌加枳殼、丹參、陳皮、杏仁有助疏理胸悶氣機不暢,皆可幫助二尖瓣推垂症狀之緩解。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