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小時肥胖 日後易罹癌及慢性病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15歲的小晴,從小就是「白白肉肉的」,高一入學檢查時身高164.3公分、體重70.5公斤(BMI為 26.12 kg/m2),空腹血糖高達296 mg/dL,經轉介至醫院後竟確診第2型糖尿病,目前在兒童內分泌科規律治療中。
馬偕兒童醫院小兒胃腸科資深主治醫師楊俊仁表示,肥胖帶來的健康問題不論年齡大小都值得重視,在解決肥胖問題的同時,更需要挖出背後可能潛藏的疾病。
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宏昌醫師表示,有愈來愈多研究證實,兒童時期過重與肥胖會增加日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某些癌症慢性疾病風險,甚至也影響到孩子的社交與學習。
因此,2017年台灣兒科醫學會承接國民健康署計畫案,以實證醫學的方式,進行臨床問題證據等級強度的判定,編撰「兒童肥胖防治實證指引」,提供臨床醫療工作者使用,讓兒童過重與肥胖的預防及治療上,能有共同的依據及參考工具。
指引內容涵蓋兒童及青少年肥胖流行病學與影響因素、肥胖與疾病之關係、兒童肥胖的臨床評估、兒童肥胖臨床治療概論、肥胖介入(飲食及體能活動介入)、兒童肥胖整體預防策略、肥胖兒童之學校健康促進策略,並建立醫療院所兒童肥胖防治篩檢與處理流程等,提供最新且具有實證性的醫療照護建議。
台灣兒科醫學會也提醒,維持良好體位的生活建議為「健康吃、睡眠足、運動多」。對於體位達到肥胖、尤其是極度肥胖的兒童,建議要就醫進行專業評估。
同時,也呼籲學校或社會對體重過重、肥胖的孩子不應汙名化與歧視,以免導致於他們不敢就醫或根本不敢討論如何控制體重,當較大的孩子自己對體重有疑慮或是家人帶著孩子就醫,應給予支持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