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寶福
這些年,筆者在教育現場帶過許多不同類型的特教生,「融合教育」讓這些特教生除了部分科目抽離原班,由特教老師個別上課之外,其餘時間則與普通生一起學習,期能提早適應社會生活,並拉近與正常人的差距。我帶過嚴重弱視,只能摸著走廊牆壁,蝸步前進的視障生;我帶過ADHD(過動兒),在某日早自修,因為我的一句訓斥,該生從座位起身,用嘴巴問候我母親,對我揮拳,在我的黑外套上留下幾個清晰的腳印;我帶過智障生,她是一個不管身體或心智,都長得比其他學生緩慢的小女孩,但她總是笑臉常開,在她的世界裡,永遠沒有煩惱,儘管她總是不經意的帶給我許多困擾,但她真的是一個善良的小女孩;去年我又接了一個特教生,她是一個不說話的女孩,不是不會說話,而是患了「選擇性緘默症」,難以啟齒。
所謂的「選擇性緘默症」,白話一點解釋,就是非常嚴重的內向,嚴重到會影響到學習、工作跟社交,如果有人跟你說,她害怕蛇,你一定不會覺得她很怪,因為這是大家都害怕的東西;那如果有人跟你說她害怕鳳梨呢?你一定會覺得她很怪,同樣的道理,外向、開朗、樂觀的人,或許會覺得內向、害羞的人很奇怪,而患有「選緘症」的孩子,要他們在公開場所開口,可能跟患有懼高症的人進行高空彈跳一樣的害怕跟痛苦。
該生轉學到本班之前,我就去圖書館借閱相關書籍啃讀,知道這樣的孩子轉學到陌生環境,焦慮感會倍增,所以我先對全班同學宣導選緘症的孩子,所面臨的困境,希望班上同學能有同理心,把她當成自己的親人一樣的疼惜與照顧,並安排一位小天使,默默的協助該生適應環境,對待特教生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不要給予特別的關心,把她當成一般生自然的對待,所以我會像對待其他學生一樣,對待這位始終不說話的小女孩,但會避免製造讓她必須在眾人面前開口的尷尬情境,儘管她對我開不了口,但聯絡簿裡的遣詞用字,字裡行間,可以看出這位不說話的小女孩,心裡有好多話想說,只是她開不了口。
所以,我從來沒聽過他的笑聲,但聯絡簿裡小女孩寫下的狀聲詞「嘻嘻…哈哈…」,讓我也不經意的跟著笑了開來,偶爾小女孩會對我說出「謝謝」、「好」、「不會」….等簡短的對話,但更多時候,她是用點頭、搖頭跟表情在跟我溝通,上課的時候,她也不敢看黑板跟看我,只是低著頭,默默的在聽我講課,我知道她有在聽,因為有好幾次,我在課堂上講笑話,她的嘴角也跟著微微上揚,儘管她害怕被別人看到她的情緒反應跟表情,總是支頤托腮,隱藏的很好,但還是被眼尖的我發現。
不說話的孩子,更需要我們溫柔的呵護與對待,他們不是不說話,只是害怕說話,如果你不能理解,想想自己害怕的事情吧!這些不說話的孩子們,需要你的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