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沃牆
去年上半年,台灣地區人口有八萬八千零九十八人死亡,但卻只有八萬五千九百六十一人出生;這不僅是死亡人數與新生嬰兒數首度出現交叉,也是台灣人口自然增加史上首次出現負成長。令人憂心的是,今年人口成長持續亮紅燈,第一季出生人數共三萬四千九百一十七人,首季死亡人數合計四萬七千六百二十六人,連續三個月呈現「生不如死」現象。尤其,去年新生兒人數僅十六萬五千二百四十九人,創下史上新低。結婚對數也僅剩十二點一七萬對,為二00九年以來的新低點,總生育率落在全球後段班。
另根據yes123統計,台灣目前有逾百分之五十的人不打算有小孩。台灣民眾晚婚、不婚、或是結婚不生的現象著實不易改變,加上人口老化日益嚴重下,「生不如死」的現況應該會持續,甚至還可能惡化。人口紅利消失除了對台灣競爭力造成重大威脅外,無疑是重大國安危機,不容小覷。
台灣在二0二六年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將有百分之二十的人口超過六十五歲,隨之而來的就是人口紅利的消失。換言之,十五至六十四歲的工作人口占總人口數的比例愈來愈低;平均三至四位勞動生產者扶養一位老年人口 ,年輕人的負擔愈來愈重。尤有進者,近幾年又進入戰後嬰兒潮的退休高峰,在「生之者寡,食之者眾」下,台灣四大退休基金及健保均恐難逃破產命運。
人口紅利消失也將反映在房屋的需求,進而影響房市變化。據營建署統計,目前全國低度使用(用電)住宅數(無人居住的空屋數)逾八十六萬戶。此外,住宅平均家戶人口也從一九九0年的四人減至二點七人左右,意謂剛性的購屋需求將難以再支撐房市。少子化及人才外移日趨嚴重,加上薪資凍結、房貸所得比居高不下,空屋危機山雨欲來。
而少子化對私立學校招生也造成重大衝擊,倒閉家數恐逐年上升,數以千計的大專教師將失業。在少子化、人口老化、勞動參與率下降、薪資停滯及人口紅利消失下,消費、投資及生產活動所受衝擊不言可喻,經濟恐長期陷入停滯衰退。
有專家提出警告,日本因長期少子化及人口老化未解,未來將面臨血庫將嚴重不足,許多重要手術無法進行,銀行、醫院、安養院逐一從地方消失。若將時間拉長至三000年,日本人口數恐怕僅剩二千人而亡國。令人憂心的是,台灣與日本的人口及社會、經濟結構變化極為類似;「日本病」也在台灣發生,而且較日本有過之而無不及。
持平而論,造成台灣出生率低的原因不一而足,除了長期普遍低薪、房價年年高漲外、教育費用逐年增長、社會治安不佳等都是影響因素。為鼓勵國人生育,總統蔡英文總統大選期間曾提「零至六歲國家一起養」政策,如今看來也只是空喊口號。行政院雖於今年二月初宣布,將自八月起育兒津貼提升為三千五百元,托育補助增為千七元,到明年元旦起,各自再加碼一千五百元。政府也放寬請領津貼各種補助的資格,包含領有育嬰留停家長,也可同時申請補助,不同於以往第三胎才有加碼一千元補助。其實,這新制育兒政策不僅微不足道,也未能對症下藥;而且又與各縣市既有的托育政策疊床架屋,最後流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效果著實有限。
(作者為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