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專欄〉尖銳問題

■吳重達

「當醫生不是簡單的事,有時要按捺脾氣還不是很容易…」。聊天時,一位朋友有感而發;之後,在座者便七嘴八舌地說自身的經驗大吐苦水。沒想到,他人眼中的「尊貴」醫生也有滿腹辛酸吧!

醫師自己幾乎是常碰到這種狀況,似乎也麻痺了,至今竟都能撐過去,不致翻桌。

「你能保證我還可以像受傷以前一樣打籃球,表現不受影響嗎?」20歲左右年輕人面帶不悅、口氣不佳,如此尖銳地問,好像他的一切都是醫師害的,醫師得負全責將他恢復原狀。

另一種狀況是父母或妻子、女性伴侶比病人本身更咄咄逼人。醫師不由得會想,既然如此不信任,為什麼不另尋高明?普天之下能人多的是,何必在此苦苦相逼?

這是個前十字韌帶斷裂的案例。年輕人不幸受傷,不能運動,已是十分不耐煩;又聽到醫師告知檢查的不利結果,想到日後,情急之下發生如此反應倒也不能責怪病人。父母擔心子女,有時又常識、知識不足,尖銳,甚至遷怒反應倒也無可厚非。醫師能做的就是像「海綿」般反彈不得,耐心說明、解釋,請他們先回去消化診斷與治療建議,想清楚後再討論、決定。通常,回診時狀況就大幅改善了!

「你怎麼那麼想開刀,你們醫院怎麼這樣?」病人的診斷是肩袖口旋轉肌肌腱斷裂,醫師建議手術治療,老太太的兒子當場爆發。醫師再用檢查影像、生理解剖,各種治療方法之利、弊再解釋一次;更強調,醫師有做診斷的責任,必須根據診斷詳加解釋、說明,再做治療的建議。醫師不得恐嚇、欺騙、威脅病人,治療的決定權在病人的手上,醫師再根據病人的決定給予適當的治療,似乎每次都能化險為夷呢!

謹舉2例,請大家理解、體諒,醫療人員也有辛酸與難言之隱呢!

(作者為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