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寶寶快兩歲了還不會講話,要東西都用手指,跟他說什麼都聽得懂,這是語言發展遲緩嗎?」這是診間常聽到媽媽所提的問題。衛福部台南醫院新化分院復健科醫師王瀅瑄說,語言發展是個複雜的過程,父母若無法判斷,應將小孩送醫評估治療。
王瀅瑄表示,語言發展是十分複雜的過程,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從遺傳、環境、接觸的語言種類、口腔運動功能到個人氣質等,都和孩子語言發展的狀況息息相關。一般而言,1歲的孩子已經會有明顯的溝通意圖,會用手勢表達、會自己玩聲音,叫他的名字有反應;到了兩歲左右能講50個左右的詞彙,可以講短句「媽媽 抱」,可以聽得懂兩步驟指令,如「把球撿起來,拿給我」。3歲的時候已經能夠使用句子,並且講出來的話多數人能聽得懂;到5歲應該可以簡單描述一件事,咬字發音也都大致清楚。
王瀅瑄指出,因為語言功能難以量化的特性,讓父母很難自行判斷孩子的語言發展,到底有沒有太慢、需不需要就醫,而猶豫不決。孩子快兩歲會講的字彙不到50個,要怎麼判斷是否該就醫?美國聽語協會提供了3個觀察角度,幫助父母做決定。第一,孩子是否能夠理解別人的話語?小孩學會說話之前會先聽得懂別人的話,若孩子理解語言的程度和其他同齡小孩差不多,能夠遵從簡單指令,往後跟上發展腳步的機會就很大,反之則需要即早就醫。第二,觀察孩子是否能使用肢體語言溝通,肢體語言愈豐富,語言發展預後就愈好。第三,看孩子是否有一直在學會新字彙,也許字彙比別的孩子少,若很少聽見孩子說新詞彙,很可能就有語言發展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