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寬窄巷子

一層又一層的門,鎖住多少故事。

■淡淡

寬窄巷子,整裝再出發!

翻閱關於寬窄巷子的舊資料,一旁的朋友看了,驚呼起來:「好破舊,根本就是斷垣殘壁,感覺會像走在廢墟,真不想去。」

實際情況卻是……

現在想走在宛如廢墟的寬窄巷子裡,再也不可能了。

寬窄巷子,本來就是陳的,是「陳舊」,不是「破舊」。

到這兒走走,先從頭到尾走一遍窄巷子,再從尾到頭逛一遍寬巷子,一來一回,也算到寬窄巷子走過一遭。有用心走的人,肯定要舉手發問了。什麼寬窄巷子?明明就一樣寬窄嘛!

沒錯,寬窄巷子,以現實距離來說,的確一樣寬,但以心理距離來論,老闆住的自然寬些,小螺絲釘住的當然窄些。所謂的寬窄之間,並非表現在3D立體空間,而是存在人心裡,並在專有名詞上表露出來。

現在的寬窄巷子,有陳的歷史碎片,真正舊的東西幾乎消失不見,多了現代的潔淨舒適,以及商業氣息。想要遙想當年,恐怕還得從牆上的老照片,尋一點兒雕花窗,挖一點豪華門樓,或是抓住當地居民坐在竹椅上擺龍陣、說到豪邁處留下的靈動表情。

早在西元前311年,秦國張儀就在成都蓋了「成都少城」,從這時候算起,寬窄巷子已有足足兩千多年歷史。

四川,又有「天府之國」之稱,不管是精明諸葛亮,還是清末民初這些戰亂頻繁的年代,都喜歡以這裡為據點,不斷積累大量人力物力,來個絕地反攻。既然這裡很豐饒,旁邊的遊牧民族又剛好比較窮,自然常常動起歪腦筋,老想來搶一把,過幾天舒坦日子。

為了這個動不動想吃免費飯的老鄰居,成都老百姓不堪其擾,但又沒辦法自己操傢伙衝出去打,只好向朝廷發出求救訊號,請皇帝老爺高抬貴手,弄點人來守衛守衛,別老讓百姓給人搶成習慣。

西元1721年,康熙時期,成都人正式請皇帝幫個忙,康熙爺聽到了,也很夠意思,據說派了3000多名旗兵來駐防、平定外亂。3000多人,老實說,不算多,尤其和動不動就幾十萬大軍壓境相比,明顯這是單純防守用的,不是要衝出去剿滅老鄰居。

人數雖不多,領頭的人,卻大有來頭,當時的四川總督大家都認識,正是在雍正爺時代,大放異彩又大起大落的年羹堯。大批軍隊浩浩蕩蕩進來了,首要問題就是──要住哪?年羹堯左右看看,挑了秦朝的少城遺址,在上頭蓋了建築物,還取了個名字:滿城。

為了和以前的少城有所區別,以前那個,叫「舊少城」,新蓋的就稱「新少城」。滿城,也有人稱呼新少城,是專門蓋來給旗兵居住的建築,裡頭全住滿人,寬巷子住達官貴人,窄巷子住滿族士兵,漢人連進都不能進,更別提要住進來,可見當時社會階級分得實在清楚。

寬窄巷子不用入門票,不過,裡頭的餐廳價格偏貴,有些人會在外圍先吃飽,來頓物美價廉的午餐,再慢慢走進去閒逛。

如果特地來享受一番悠閒的人,會在裡頭喝上一杯飲料,看看人來人往,好紀念自己到此一遊。逛完人民公園,先到人民公園對面的白家肥腸粉吃上一頓,飽著肚子,走個十分鐘左右,消消食,就會到寬窄巷子。

把人民公園和寬窄巷子,安排同一天順遊,能同時兼顧到景點順遊和不漏掉當地美食,一舉兩得,經濟又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