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1歲多男童在於家中玩耍時,誤食俗稱「水晶寶寶」的丙烯酸高分子聚合物,突然劇烈咳嗽、呼吸困難,嘴唇發紫,家人發現送醫急救,胸部X光檢查左肺全塌陷,合併嚴重縱膈腔漏氣及皮下氣腫,電腦斷層發現主氣管與左支氣管交接處有異物,立即轉進中國醫大兒童醫院,經胸腔科醫師陳傑賀在20分鐘內以支氣管鏡夾出,男童術後恢復情形良好,意識正常,次日轉出兒童加護病房,於3日後出院。
陳傑賀指出,「水晶寶寶」具有強力吸水性,若不幸吸入,因其吸收氣管黏膜分泌物,體積更加膨脹而堵住呼吸道,不易自行咳出。國內也曾有誤食水晶寶寶卡住小腸造成嚴重腸阻塞緊急手術的案例。家中若有學齡前兒童,應避免存放此類物品,以免造成憾事。
陳傑賀表示,這名男童送醫急救時,血氧濃度70%(正常為95至100%),左肺全塌陷合併嚴重縱膈腔漏氣及皮下氣腫,經檢查發現異物卡喉,轉送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加護病房,以軟式支氣管鏡取出黃色異物,經化驗分析及家屬住家探勘後,發現是「水晶寶寶」,醫師研判,男童可能是出自好奇心,誤食國小哥哥的美勞材料,但可能其口感不佳,於不安哭鬧時嗆入呼吸道。
陳傑賀說,突然間的劇烈咳嗽、呼吸急促、喘鳴及發紺,是最常見的病徵,異物梗塞所造成急性氣道阻塞十分地危險,如果未能及時暢通呼吸道,嚴重者會導致腦部缺氧性腦病變甚至死亡等憾事。2歲以下幼兒因為吞嚥咀嚼功能還在發育訓練階段,是異物梗塞的高危險族群,常見的呼吸道異物包括軟糖、果凍、堅果、水果籽、硬幣及鈕扣等物品。
陳傑賀建議家長,如果當場發現異物梗塞,1歲以下嬰兒,家長可利用捶背壓胸法將嬰兒臉部朝下,讓軀幹雙腳跨臥在成人手臂上,手掌扶住嬰兒下顎;用另一手掌快速拍擊嬰兒背後肩胛5次。如果還是沒有咳出異物,將嬰兒翻回正面,用單手食指與中指按壓胸骨中央(乳頭下方)5下,深度約1/2-1吋深,直到嬰兒恢復自行呼吸。
1歲以上兒童以「哈姆立克法」急救,在孩童背後以雙手臂環抱,一手握拳放置兒童上腹部正中線,另一手握住拳頭,雙手反覆快速向後上推擠兒童腹部,直到異物排出;若異物無法移除且兒童喪失意識,則讓兒童平躺,並執行心肺復甦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