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慈成功為44名確診者拔管

呼吸治療師記錄插管患者狀況。(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這波新冠肺炎疫情來得又快又急,加上「快樂缺氧」的特殊徵兆,許多患者會在尚無不適的狀況下,被醫護人員告知需要插管,因此產生畏懼、抗拒的心理,恐致延誤治療。台北慈濟醫院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之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截至6月14日已成功為44名插管病人拔管,順利控制病情,其中最年輕者32歲,最年長者90歲。

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任藍冑進指出,及早插管不只是為了搶救生命,更有爭取時間讓藥物發揮作用、助於提早拔管的多重用意。這波最年長的拔管者為90歲男性,從外院直接轉入北慈加護病房,插管3天即拔管,病況穩定,體力精神皆好,3週後出院。

以另1名男性病患為例,入院前重約150公斤,在入院2天後病情惡化,插管轉入加護病房,歷經9天,醫師評估病況穩定,拔管轉回專責病房。由於長時間臥床加上體重過重,男子稍微移動就會呼吸喘、心跳加速,但在醫療團隊的陪伴下持續復健,找回行走能力,平安返家。

藍冑進說,病患氧氣濃度不足、呼吸費力,嚴重至輔助肌肉明顯用力,以及出現意識障礙甚至休克,都是臨床醫師會考慮插管的情況,插管後若病況穩定,醫療團隊會逐步將鎮定藥物減量,調整呼吸機的壓力模式,從完全由機器幫助呼吸,改成輔助呼吸的模式,最後再執行自主呼吸訓練,若插管病人可以在不倚靠機器的狀態下自主呼吸半小時到2小時,就可以考慮拔管。以台北慈濟醫院經驗為例,拔管天數平均為6.5天,最快2天,最久10天,僅少數病人肺部狀況嚴重,仍須透過呼吸器維持呼吸。

「插管不是沒有希望,但對許多新冠肺炎患者而言,礙於自身沒有不適的緣故,當臨床端給予醫療建議時,往往無法接受。」藍冑進說,現在針對缺氧患者,除了藥物治療外,臨床也會視病人情況予以經鼻高流量濕化氧氣治療,降低插管機率甚或有改善呼吸衰竭,免於插管的可能。

插管對醫護而言有一定的負擔,因此若提出這項醫療建議,就代表病情有所需要,醫護定會在充足準備下執行醫療處置,以減少病患痛苦與醫護感染風險。藍冑進提醒民眾,只要好好配合醫師,染疫病人仍有許多治療機會,要相信醫護人員會為自己做最好的呼吸訓練與拔管,接受專業建議,一同戰勝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