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深腦電極刺激 巴金森病友改善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57歲婦人全身無力僵硬罹患巴金森症,治療2年後因效果有限,轉往台中榮民總醫院求助,評估發現病患口服藥物吸收不穩定,藥效不足時除了僵硬、行動緩慢外,亦伴隨疼痛、抽筋、睡眠、情緒等障礙。根據病患臨床症狀,除口服藥物外,醫師嘗試以貼片、針劑等不同劑型的藥物,並調整服藥時間,改善患者症狀。
中榮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主任郭怡真說,病患治療3年後,出現嚴重的幻覺及怪異行為,經評估可能為藥物的副作用;但藥物劑量下調卻讓病患活動更加困難,且每天吃藥次數高達6次,病人的生活品質不佳,家屬照護亦相當吃力。經醫療團隊評估後,病患於半年多前接受深部腦電極刺激手術,相較於術前藥量減少約40%,病患的精神症狀消失,動作症狀控制亦相對穩定,不用每天煩惱藥效出不來的問題。
郭怡真指出,巴金森症為第2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好發於中老年人口,於65歲以上族群盛行率約為2%,與基因遺傳相關患者約占10%,發病年齡有可能更早。患者因腦部多巴胺神經退化導致靜止時身體出現顫抖、肢體僵硬、動作緩慢、步態不穩等運動功能失調症狀。
郭怡真表示,大多數病患臨床症狀於疾病早期及中期可經由藥物獲得有效控制;但隨疾病進展,約半數患者於使用高劑量左旋多巴治療5年後,逐漸出現藥效波動及治療相關之異動症狀。中後期患者神經退化加劇,亦面臨更多動作障礙之外的症狀困擾,用藥愈趨複雜,患者生活品質日益下滑、家屬照護艱難。
郭怡真說,經由專業醫療團隊評估後,部分中後期患者可經由深腦刺激手術治療,改善動作症狀,減輕藥物負擔,重拾動力。及早開始積極的復健及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亦有助於減緩神經退化,維持生活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