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伯望
為了推動「南進政策」,台灣總督府盛大舉辦始政四十年博覽會,廣邀日本的王公貴族與軍方大員來台,意圖展示在這第一個殖民地的建設成果,所以也設法找來當時最新的交通工具,載運這些貴賓,從基隆港到台北市,於是C55系列就中選了,一共進口了五輛,和日本本土同步啟用,具有歷史與文化的意義。正因為兩地同步啟用,所以連編號都一樣。
在技術面上,C55型蒸汽機關車將汽包(Steam doom)與砂箱(Sand box)合而為一,焊接技術的進步使車身更堅固,動輪也擴大到一○六七公厘軌距之極限─「一七五○公厘」大動輪,最高設計時速可達九十五公里至一百公里,是日本蒸汽火車製造技術的重要突破。
蘇昭旭指出,日本C55型這種大型機車「輻射狀」的動輪,是少見的「蹼輪軸心」輻射狀動輪,帶有優雅的歐洲火車血統,在德國蒸汽機車的BR01型與BR50型動輪上面,也可以見到,但CT250型卻是台灣鐵道史上的唯一。二戰後,台鐵進行編號改組,C55型改編為CT250型,這輛亦隨之修改編號為CT251。
CT251在文化資產上最大的價值是,它既是C55型的第一輛,自然也有若干因應熱帶氣候的改良措施,駕駛室前方擋風板上開了三片葉窗,加強散熱;而第一代的空氣壓縮機是擺在左側中央,固然有利於車下觀察動輪狀況,但卻不利於駕駛員跨越維修踏板巡行,後來各輛同型機關車便向下沉降,到了最後一輛CT259,已經在踏板之下了。
美國LIFE雜誌多年前在台灣拍下CT256照片,是C55系列中的第六輛,大體可以看到空氣壓縮機已在踏板以下了,通行無礙。
事實上,日本京都的梅小路蒸汽機關車館(現在改名京都鐵道博物館)裡,就正好有一部和CT251的原始編號同號的C551,是台灣鐵道迷每次必去朝聖的地方。
眾所周知,鐵道文化資產在台灣日益受到重視,不但文化部催生了國家鐵道博物館,設立籌備處,預定二○二四年起逐步開放,即連去年開放的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北門館)也深受大眾歡迎。台灣的鐵道迷家族藩衍如此快速,如果府城有關方面如此熱衷於台日交流,不應輕易放過這個機會才是。
(作者為文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