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 全球探索 〉疫後經濟變數大 台美TIFA有挑戰

美元利率動向恐引發預期升息的股市波動。(路透,資料照)

謝文真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肆虐全球,但隨著美、中等主要經濟體的疫苗接種率逐步提升,世界經濟復甦腳步也在加快。然而,傳染力更強的Delta變種病毒株,卻為疫情帶來新的變數。同時,伴隨著物價上漲的通貨膨脹、富貧差距兩極化等疫後問題,使得國際經濟走勢仍存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

各國為疫情紓困,普遍採取貨幣寬鬆政策,令物價上漲壓力日益增大。儘管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認為,原物料短缺、交通運輸瓶頸等現象只是暫時性,隨著經濟重新適應新常態,通貨膨脹將逐漸趨緩。但實際上,這些影響因素在未來是消是長?若說通膨只是暫時甚或假議題,恐怕過於武斷且言之過早。

 生產成本升高 需求面仍有限

雖然股市看好,部分地區房地產走揚,但許多產業如健康、電子消費仍屬持平,而觀光旅遊等相關行業則是疫情重度受災戶,航運瓶頸未見紓解、原物料上漲、工人染疫風險與成本支出也都在上升。綜觀生產面成本確實持續升高,也必然會部分轉嫁給消費者,而整體需求面、消費支出仍然有限。

前瞻今年全球經濟前景,可關注的面向有三:其一,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的財政與貨幣政策走向。目前預期美國雖不至於在二0二二年調升利率,但每個月的購債幅度則趨於保守,亦即在擴張政策中漸有縮表意向,藉以推升美元匯率指數,然亦恐引發預期升息的股市波動與民間債務成本升高壓力。

其二,高傳染力的Delta變種病毒來勢洶洶。現每當有該病毒之確診者,勢必將有硬性區域封鎖;再加上國際疫苗搶購激烈,下半年的世界經濟成長率,有可能因此調整下修,經濟復甦腳步未如預期樂觀,對新興國家與發展落後國家尤其不利。

供應鏈走向在地化,如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奈米晶片廠。(路透,資料照)

 疫情拖得愈久 貧富懸殊愈大

其三,貧富差距更為兩極化。擁有足夠財力的國家、企業可以超前部署、囤積疫苗、快速提升調整企業營運方式以促進數位化與遠距工作;但財力相對有限的中小企業、弱勢團體、貧困國家等,不是需要相當長的規劃時程,就是欠缺相關能力技術,所以疫情拖得愈久,貧富懸殊愈大。

美中貿易戰加上疫情的干擾,使全球經濟格局更加破碎。全球產業供應鏈為了分散風險,國際貿易由奉行多年的全球化走向區域化、短鏈化;為適應數位遠距化的未來,經濟結構在轉變,生產資源也在重構,供應鏈甚而走向在地化,如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奈米晶片廠。中國大陸的集權式管控,到目前為止經濟復甦表現尚為相對穩定;至於美國,除了各州疫情解封、經濟復甦出現不一致的現象,社會面也產生不小的衝擊。

舉例來說,對美國家庭而言,過去一年來因學校採遠距教學,小孩在家上課,父母身肩家計重擔的同時,還要居家照顧子女。美國三餐飲食不如台灣有相對便利的外送服務,多數家庭必須自己料理。疫情下的美國家庭,同時要兼顧工作、育兒、教育,婦女責任更為吃重。如果是不幸染疫的家庭,還要面對親人生離死別的痛楚;就算幸運躲過染疫,也要面對大環境的全面經濟衝擊或失業問題。

 拜登就任 加碼對陸貿易競爭

這些社會心理層面的影響不容小覷,也考驗政府的紓困、補貼、緊急救助政策是否能多些人性的周延考量。這方面,正受疫情肆虐、已有六百多位國人喪命的台灣,應多參考各國經驗之利弊得失。紓困政策不宜太過僵化,適度的彈性放寬、甚至可參採前一年度納稅資料做分析區別、紓困對象排除在所得最高百分之二十之家庭等方式,或可讓資源能更即時普遍的加惠於亟需援助的國民。

美中貿易競爭,在美國總統拜登就任後並未減緩。美國除了維持對中國大陸加徵之關稅外,更增列禁止投資的陸企實體名單。六月十三日的七大工業國(G7)高峰會也呼籲重新調查新冠病毒起源,拜登在五月二十七日就下令情報部門,九十天內要針對病毒溯源提交報告。屆時,美國根據調查結果,依證據強弱,還可能對中國大陸展開進一步制裁。

台美TIFA觸及美豬准入壁壘,但國內民眾對美豬、美牛進口,向來不太能接受。(本報資料照)

進一步看台灣,睽違五年的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在六月三十日復談。此次復談由美方掌握主動權,意在鞏固台美關係,表態挺台,以避免我國受到中國大陸的「惠台」政經措施拉攏。我國政府必然肯定且歡迎,但我國企業亦應有所因應,了解其中契機及可能面臨的挑戰。針對此次復談,有幾個面向值得繼續觀察:

一、持續解決美國貿易代表所稱之豬肉、牛肉市場准入壁壘。台灣是美國第八大農業出口地,美方重視農產品銷台,但國內民眾對美豬、美牛進口,向來不太能接受,尤其是對於國人消費量為牛肉七倍的豬肉議題。雖然政府已開放有條件之美豬進口,但目前針對如何解決美豬、美牛業者所尚存之市場障礙,台美雙方仍需持續討論溝通。

 美是否祭三0一 台灣應留意

二、電子商務相關稅務問題。目前主要的跨國電子交易平台如谷歌、蘋果和亞馬遜等,均為美國企業。在今年G7會議上,亦達成設立「全球最低企業稅率」之共識。故美國是否會在跨國電子交易稅務議題上,迫使台灣做出讓步?若非得讓步,又該如何爭取令人滿意的雙贏,將考驗貿易談判官員的智慧。

三、建立具韌性及安全之供應鏈。供應鏈安全議題,除針對中國大陸與科技產業的防疫措施外,在國際貿易依然立於重要地位的情況下,主要是推動供應鏈的順暢便捷、短鏈化,並減少斷鏈與專利技術遭濫用的風險,如台積電赴美設廠即為一例。

四、美國在著作權法規、數位侵權、金融服務、投資和監管透明度等領域提出疑慮,宜留意美方是否會祭出三0一條款等貿易談判時可利用之手段與工具。另外,美國財政部定期公布的匯率操縱國名單,也值得多加注意。

(成功大學經濟學系教授謝文真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