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主編精選〉有一種菸癮

文/宋玉澄 插圖/國泰

1.

有菸癮的人常會向想勸戒菸的人,說我知道抽菸,傷身;可是不抽,我傷心。

你是想叫我傷心還是傷身。這是笑話!

可是你知道一則讓人笑不出的故事,是因傷心或思念而吸菸的真實故事。說真實,是自已親眼所見;只是是否確實,卻不願問、不敢問、也一直無法證實,但卻相信它是千真萬確。

2.

喪事很麻煩!佛教中夾著道教,還另帶些民俗習慣。一七、二七…、到七七;紙錢、蓮花,摺了又摺,總是多多益善;三餐供飯加上香,香煙裊裊不絕;媽媽又堅持在遺像前的香爐裡插上一根香煙,是公賣局出產的一種長青菸草。「那是你爸抽了幾十年的菸。」多由媽媽親含在嘴上點燃,再抽兩口,確定燃燒了,才插入香爐;母親一生都不吸菸,也不願兒女們代做點菸工作,因為孩子們不抽菸,做不好,香菸點了,就插在香爐裡,白通通的一節,只有菸頭黑了,卻不燃燒。她就會不知是心疼孩子還是老伴地說:「唉,老頭子會不高興。」

3.

喪事麻煩,瑣事多,但也有好處,能沖淡一些死別傷感。曲終人散前,哥哥姐姐各個回到工作岡位或家庭的正常軌道前,會特別握住你的手,悄聲說:多注意媽媽。

那是託付你,更是關心媽媽。爸媽共同生活了六十年,還沒算上媽媽當童養媳的年歲,他倆早已像是分割後的連體人。一人走了,留下一人,不用想就知道痛。可是媽媽卻顯得正常無比。正常的讓你訝異,除了抽菸一項。

誰都知道抽菸不好,損害健康,可是媽媽卻開始抽菸了。抽著與爸爸同樣牌子的菸,坐在爸爸破舊藤椅上一塊泛白的帆布坐墊上,煙灰也撣在爸爸專用的菸灰缸裡。

4.

有時你想勸媽媽戒菸,可是看媽媽取菸、點火、抽菸、撣菸灰的樣子,竟酷似爸爸的模樣;有時從背後看,還以為爸爸仍在家的樣子,你就不說話了。你想,她是傳統女人,不會說刻骨的思念與無盡的哀傷。你想,她只有借爸爸在世時抽的菸,當作連結,像坐在那把破舊的藤椅上,就感受到老爸的身軀,像透過裊裊的煙霧,就彷彿看到老爸的面孔;而你最不敢想下去的是,媽媽是否也想隨著因抽菸罹患肺癌的老爸的舊路!

你不敢問、不願問,更不想勸。僅能瞪著眼,任著媽媽繼續抽下去。有時還會主動去買,一買就是一條;有時還是兩條,貪著店家主動贈送一枚打火機的優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