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濕地守護者

文/攝影 王克崇

曾經日治時期的海水浴場,因開港泥沙淤積而造就了今日的濕地風情,擁有全台最美夕陽稱號的高美濕地,一直是台中海線少有可吸引人們不辭千里到訪的景點。從台中市區搭乘公車往返,既方便又環保,遠遠看到地標式運轉的風車群,就知道高美濕地不遠了。

在落成不久的景觀吊橋旁的18號風車下車,雙塔雙弧線造型的斜張橋橫跨在清水大排上,從橋上眺望濕地自是另一番風情。

景觀橋離高美濕地人潮最多之木棧道尚有一段距離,借了台單車,乘著微風寫意地朝向木棧道而去。

木棧道落成前的高美濕地就已頗負盛名,只是人們常遊走在灰色地帶,明知不可在濕地上踩踏以保護生態環境,但總難違好玩之心而走進濕地,木棧道也因此而生。

走在木棧道上,濕地生態讓人驚嘆,大大小小叫不出學名的螃蟹橫行,彈塗魚偶爾穿梭其間,河海交會處還會有魚兒悠游其間,來訪的大小朋友驚呼聲此起彼落,不絕於耳。

棧道的盡頭深入濕地,在限定範圍內,人們可以盡情的感受腳踏在濕地的愉悅,欣賞著眼前高聳的風車轉著,或是等待著夕陽落下的美景。

偶而穿著巡護員背心的人們在濕地上穿梭者,控制著人們不逾越限制而破壞了濕地生態;漲潮時,也得一個個的請訪客離開濕地與木棧道到堤防處,避免意外的發生。就如木棧道守護著濕地生態的完整,巡護員則守護著濕地生態與人們的安全,臨走前,不忘說聲:「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