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藝術賞玩專刊〉藝術風格淺析-以明代玉器上的龍紋為例

作者介紹

劉振漢先生現擔任台南文物協會監事,並於台南藝術大學攻讀「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士班」,收藏方向主要為古玉器範疇,並涉獵宣德爐及中國瓷器的研究。

前言

在收藏古董的過程中,「風格」是一個必須仔細認真研究的課題,這裡筆者提到的「風格」,指的就是一個時代由於政治社會經濟等因素所孕育出特有的審美觀反映在藝術品上,特別是在紋飾與造型上,也因為有這種「時代風格」的變化與特徵,我們才能據此來判斷傳世古董的年代。

圖1

曾有朋友認為以現代的科學技術,要仿製古代的藝術品應該不難,甚至以現在的3D建模技術,要將一件古代藝術品百分之百仿製更是輕而易舉才對,聽起來挺有道理的,但這其中卻有些似是而非的觀念。先說說這第一點,古董無論是書畫或是雕刻工藝等均必須由人工去完成,因此必然留下人工的痕跡,而且由於古代工具及材質與現代的差異,是可以用科學的方法分辨出來的。其二,將一件古董交給一位有經驗的工匠來模仿,要達到百分之百依舊是不可能的,例如寫毛筆時的臨帖,就算將帖子放在宣紙下,如複寫般下筆,卻因要模仿的心理而造成的因素,下筆時的力道與筆觸都會產生些微的變異,而這些累積的變異也將會對作品產生一定的影響。玉器的仿製更涉及到用料與工具與古代的差異,再加上因為時間因素產生的自然風化痕跡等等。

圖2

西方藝術史學家沃夫林(Heinrich Wölfflin, 1864-1945)曾說”not everything is possible in every period”(不是每件事在每一個時期都可能發生),即是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所形成的風格。當然不可諱言,作偽者也會認真研究「風格」,所以鑑賞家始終與作偽者競爭,這也是驅動鑑賞者要不斷提升自己「眼力」的動機與樂趣所在。

以明代龍紋為例

圖3

以下就以龍紋為例,比較幾件明代出土的龍紋玉器,並試著找出其時代風格,與讀者分享以求拋磚引玉,並期待對古玉有興趣的讀者們,能更深入的研究。此次之所以使用出土玉器而不用館藏玉器,是因為出土玉器有著更客觀的「真實」,有些更有明確的紀年,這些都提供我們研究者更精準的資訊。

圖4

以下分別將明代龍紋按時間排列,編號1為元晚期至明初(洪武四年為明朝剛建立時,此件玉器為元代遺物可能性大),編號2-4為明早期,5為明中期,6-7為明晚期。(詳如表一)

表一

編號

墓葬時間 名稱 出土地點 資料來源 備註
1 洪武四年(1371) 金鑲玉透雕雲龍紋帶 南京汪興祖墓 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7》,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圖1
2 正統六年(1441) 鑲金龍穿牡丹紋玉帶 湖北明梁莊王墓 湖北文物考古研究所,《梁莊王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圖2
3 正統六年(1441) 鑲金雲龍紋玉帶 湖北明梁莊王墓 湖北文物考古研究所,《梁莊王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圖3
4 正統十三年(1448) 透雕龍穿牡丹紋玉嵌飾 上海松江鎮西林塔 黃宣佩,《上海出土唐宋元明清玉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圖4
5 弘治十年(1497) 麻地淺浮雕雲龍戲珠紋玉帶 南昌明寧康王墓 張尉,《新見古玉真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圖5
6 嘉靖三十六年(1557) 雙層透雕龍紋玉帶 江西明益莊王墓 玉翫雅集,《明代玉器論文集》,台北: 圖6
7 萬曆年間(1573-1620) 雙層透雕雲龍紋玉帶 北京工商大學明墓 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1》,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圖7

 

圖5

接著我們對出土玉器進行觀察並列表其中的差異點,分別就頭部特徵及身形及腳爪表現方式加以區別,詳如表二所列。

表二

龍嘴線不過眼角 鼻上有鬚 鼻上有疣 眉毛突出明顯 髮飄方向 從上肢向上延伸的火焰紋 身上有鱗 龍爪成風車狀 蛇尾
1 近眼角 X O O 上衝 O X X O
2 正首龍無嘴角線 O X 不明顯 不明顯 O O O
3 O X O O 後上 貼身 O X O
4 O X O O 上衝 貼身 O X O
5 O O X X 上衝 O X O O微捲
6 O O 不明顯 X 上衝 不明顯 X O X
7 O O 不明顯 X 上衝 O O O X

 

結論

透過表格分析整理,可以將明代龍紋加以分析其有如下特點:

1、龍嘴線不過眼角。

2、鼻上開始有鬚,中晚期明顯。

圖6

3、鼻上有疣但不若元代明顯,中晚期慢慢消失。

4、龍爪趨向車輪爪。

5、身上有麟或無麟。

6、龍髮早期向後或向後向上飄(參考圖1-4),中晚期向後向上向前飄(參考圖5-7)。

7、早期蛇尾中晚期花尾(或稱火焰尾)。

8、上肢向上延伸的火焰紋弱化,有時可能貼身而不向外延伸。

圖7

接著我們試著對圖8中的龍紋帶板作分析,並以上方的8點結論作為判斷的相應標準。

先將該件玉器做詳細的描述,並進行細部的觀察。此件龍紋帶板以窗櫺紋為襯底,正面圖案為穿雲的行龍,可見清晰的龍形,四足與身體粗細比例接近,前中後各有一朵品字型雲紋,下方構圖為湖石及數朵靈芝。

紋飾分析:(1)龍嘴微張露齒有鬚(2)龍髮上飄(3)龍爪成風車狀(4)龍身有鱗(5)龍尾成花尾(6)品字型雲紋(7)靈芝呈長方形等。

圖8

就以上紋飾的細節配合出土器物的對比,此件傳世玉器與上述圖7萬曆年間(1573-1620)北京工商大學明墓出土,雙層透雕雲龍紋玉帶風格甚為接近。例如兩件玉器同樣是屬於明代中晚期流行的花上壓花,以重複性紋飾做為襯底裝飾的特性,及龍紋的整體表現與器物的布局及龍紋上的細部特徵也是相近的。若再加上工藝上的特徵,例如拉絲工藝老砣工等綜合判斷,便可據此判定為明代中晚期器物。

最後特別以自身經驗提醒同好們,切勿僅以其中一個觀點就作為年代判斷的唯一參考,必須參考全面的特徵﹔例如某件龍型玉器上的龍有明代龍紋的某些特點,但雲紋的表現卻不屬於任何年代的特徵,而是當代雲紋的表現,那這件玉器當屬現代無誤。當然也必須配合工藝的細部辨認,例如明代砣輾陰刻線具有較為明顯的解玉沙碾壓遺留下顆粒現象等。

研究古董文物的藝術史家有時就如同偵探一般,在僅有的線索之中鉅細靡遺的探索,透過觀察與比對做出正確的判斷,過程需要有好偵探般的敏銳觀察力與好的邏輯推演能力,但必須建構在一個一個的事實上,而不是僅憑感覺與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台南市文物協會成立至今已歷35年,在歷任理事長及全體會員的努力下,對文化的傳遞及發揚不遺餘力,也歡迎對中華古文物有興趣的同好一起加入,加入方式請洽本會蔡秘書098278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