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頤
關於孤獨,沒有人可以在此生完全倖免的孤獨;總會有那麼些在特定或不特定的情境下,驟然被起底的孤獨;暗室中抱膝而坐,彷彿懷裡窩著一隻貓,從一大片攤不平的黑暗,直至安安靜靜、不知不覺,眨著晶亮眼睛的孤獨……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經驗。詩人佛羅斯特說,最好的步出方法永遠是穿過,然而,孤獨的時候,我們可以懷抱著甚麼來穿過,是不是?
詩人林瑞麟,今年二月於聯合文學出版的詩集《我們被孤獨起底》,就是頂適合手捧一本,穿過黑暗的選擇。帶有寵愛自己的成分。
談到瑞麟,不得不提起他形影膠著、同樣寫得一手好詩的妻子怡芬,他們因感情甚篤,在詩壇活動或詩友聚會中,總是雙雙連袂,因此被雅稱為「王子」、「公主」。然而,性情質地細緻溫暖的他們,非但並不奢華,而且總是安靜低調,就那樣在微光中,你可以照見他們菱紋圍巾或純素披肩的質感和織面歑隙,透出一種真實而暖調的人間光色,彷彿有他們在身邊,自自然然,就令人有股安心的力量。
他們在寫詩的領域上皆成績出色,屢獲大獎,然而謙卑的他們總認為自己不會有出書的一天——這是謙卑,也是無爭。自然,我和許多詩友們都期待他們的作品結集出版,為此,我在去年出版《靈魂藍》時,由於手邊只有十本書,居然很滑稽地上博客來,訂自己的書送他們,「我看準了你們會出書,所以先送,等你們出書後回贈我。」我對瑞麟說。(本人自有精刮處:以一換二。)
似乎從這天開始,一切進展順利,瑞麟先在聯合文學出版詩集了,《我們被孤獨起底》,瑞麟有許多很療鬱的詩作,這本詩集,無疑就是要起底讀者的孤獨,給予詩的療癒。
「詩是母胎單身∕讓她維持質璞的姿態」,這是瑞麟給我的題字,也代表了他的詩觀與風格。在自序〈失序〉一文中,他自剖:「我關注人、事及環境相互依存的關係,將內在的直觀表現於詩,所要彰顯的『愛』與『關懷』應或是詩質的核心。或可視為一種投擲,擊中我輩中人心中的鹿。」
什麼是所謂的詩意或詩質?瑞麟說是愛與關懷。我很感動。注意,瑞麟用的是「質璞」二字而非「質樸」,這代表他對一種內在精緻的嚮往與追求——是內在而非外在,一如帕斯傑爾納克認為藝術是變動現實中的常規順序的紀錄,在20世紀以來各流派都認為藝術是「噴泉」的時候,他說詩歌、藝術其實吸收生活的「海綿」;瑞麟在這種精神下,以詩寫著貼近生活的尋思與發現,不做論證、詰辯與交鋒,在瑞麟的詩中,我們可以讀到一種平靜的接受力量,而平靜中自有屬於他機鋒與綿情的微縮小宇宙,有屬於他的關懷、感情、觀點與詩思。
如此之詩,非瑞麟不能寫。而讀者,在這種溫柔的力量下,寧可卸下防禦,讓自己的孤獨被他的詩起底。
怡芬呢,不久前她榮獲補助出版性質的「周夢蝶詩獎」,也將於今年內出版第一本詩集了。我深深祝福這對好友,感動於彼此在自古文人相輕的圈子內,彼此欣賞與珍惜的可貴情誼。他們的美事,讓身為朋友的我也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