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百轉千折的幕後角力,美國副國務卿薛曼終於在二十六日於天津與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及相關官員進行會談。這是美陸兩國自三月外交高層對話後的首次接觸,由於雙方在安克拉治針鋒相對的激烈場景至今仍有後遺症,使得各方對這次的破冰之旅並未抱太大期待。
就像會後美國國務院所稱,此次會談並未觸及美國總統拜登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面,只是雙方交換意見,除「展現保持溝通管道暢通的重要性」,同時也「討論方法來設定負責任地管控美中關係的條件」。北京當局外交部也指,「這次會談深入坦率,增進對彼此立場的了解,對爭取下一階段中美關係健康發展是有益的」。
既然雙方會後各說各話,可見得會場裡的氣氛絕不可能輕鬆。薛曼就坦言「有些事超越具體的分歧,是大國全球性的責任」,並強調「美國歡迎與中國進行強勁的經濟競爭,但不希望這種競爭轉變為衝突」。這樣論調與稍早美方官員透露「美國不樂見激烈且持久的競爭演變成衝突」的訊息相一致,顯見拜登政府不期望藉一次會談就化解彼此歧見,而是避免日益增加的雙邊緊張關係繼續惡化成誤判、甚至是衝突。
原則上,中共官方不會公開評論會談內容,不過陸方學者的看法也與美方大致相同,只是更加悲觀。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時殷弘就表示,「中美關係較之前相比明顯惡化」,但雙方「都注意防止對抗引起更深層次衝突的危機」。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袁征也認為,「北京對涉及核心利益的問題,已不再隱忍」。很顯然,中共應對美國的整體戰略開始發生微妙變化,不可能像過去為了經濟發展需要,就對美國忍氣吞聲,因為習近平去年說「中國人可以開始平視世界」,等同為中共的「戰狼外交」背書。
平心而論,美陸分歧的最大關鍵在於雙方的核心利益及價值觀有嚴重落差,導致世界兩大強權無法容忍對方的挑戰。身為全球霸主,美國亟欲維持自二戰以來其一手打造的國際秩序,更寄望藉由協助中國大陸經濟改革開放之便,使北京當局能接受基本人權等普世價值。反之,中國大陸一再強調「互不干預內政」的原則,就是要排除可能影響中共統治合法性的任何威脅,因此將美國等西方國家推廣的民主價值視為「反華工具」,更把美國介入台海事務的動機解讀成阻礙中國統一的陽謀。因此,王毅向薛曼所提出的「三條底線」之一,就是「美國不得侵犯中國國家主權、破壞中國領土完整」,台灣當然更是中共認定「重中之重」的問題了。
不過,就在兩國還為著雙邊關係傷腦筋之際,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在新加坡重申立場,願意與中共建立具建設性且穩定的關係,加強兩軍的危機溝通。換言之,美國其實並不尋求與中共的軍事對抗,但希望大陸能提高軍事透明度,讓周邊國家安心。
很顯然,中共已非吳下阿蒙,因此下定決心要重新尋找兩強權都能接受的互動模式,即便要花幾年時間都在所不惜。世界局勢能否迅速穩定,端看美陸磨合期有多長。
面對兩強之爭,夾在中間的台灣當然不能放鬆。國人想知道,民進黨除了炒作仇中激情外,可否提出能降低兩岸對抗的有效對策,避免淪為強權政治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