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策站>美中科技鏈欲脫鉤,「台商動向」為關鍵(上)

美國在武器方面享有貿易順差。圖為美製愛國者三型飛彈。(中央社,資料照)

烏凌翔

美國要與中國「脫鉤」(decoupling),是川普喊出來的口號,主要目標是經濟上斷絕相互依賴;拜登上場,仍然「繼續脫」,到底脫得成、脫不成呢?與美、中兩國在科技產業關聯深厚的台灣又扮演什麼角色呢?

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早在川普沒下台前就鐵口直斷,「美中經濟全面脫鉤是沒有可能的」(《美中貿易戰什麼?》第八章)。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劉大年主任則更早就指出美國的企圖是「供應鏈與中國脫鉤,但是市場不脫鉤」。

老美的算盤就是:建立一套不依賴中國又可控的供應鏈,此後我們美國需要的產品可以不跟你中國買,但是你中國需要的產品得繼續跟我們美國買!心想能夠事成嗎?

陳添枝教授提供分析途徑:從不同產業找出美國與中國相互依賴的現狀,而且直指美國統計局(US Census Bureau)在國際貿易統計中的「尖端科技產品」類別(ATP, Advanced Technology Products)是美國欲脫鉤的重點。

怎麼知道誰依賴對方多一點呢?

貿易順差或逆差是一個很好的指標:我的技術若領先,我製造的產品一定優於你的,你就會向我買,我就對你享有順差。當然,美、中也可能彼此都另有貿易對象,那本來就沒掛鉤。

美國統計局表列的ATP有十項;依據陳添枝教授的研究,在二0一九年其中有五項—新材料、航太、電子、彈性製造、武器—美國總體享有順差,其中除了武器,另外四項主要都是賣給中國。換言之,這四類產品在中國的市場,美國有拉高姿態的本錢,可以繼續賣、繼續賺,也可以掐住不賣犧牲獲利,就可以脫鉤成功。

四項主要對中國享有順差的產品中,電子類別內的積體電路產品—即晶片—是最佳範例。中國晶片市場太大了,按中國海關統計,去年進口晶片三千五百億美元,美國廠商在其中賺很多。美國政府下令對中國客戶「斷供」,美國晶片業者業務大受傷害,就會透過國會遊說、抗議,或申請例外放開,因為他們不願「為國犧牲」獲利。

要特別注意,美國晶片業者多為設計商,製造大多委外發包給台灣半導體製造業者,所以,台灣也遭池魚之殃。

另外五項—資通訊、生命科學、光電、生物科技、核能—美國總體是逆差,前三項主要逆差來源國是中國,換言之,資通訊、生命科學—即醫藥、醫材、健康食品與光電類產品,美國大都向中國購買,這三類產品想甩掉對紅色供應鏈的依賴,重建新的全球供應鏈,就得說服或逼迫製造商把供應鏈遷出中國。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