嬤黃疸腹痛 揪出隱形胰臟癌

90歲賴阿嬤罹患胰臟癌,進行膽管十二指腸造口術,成功改善惡性膽管阻塞的症狀。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高齡90歲的賴阿嬤,長年患有糖尿病、阿茲海默症,因數週反胃及肚子痛,全身膚色變成黃褐色,家人緊急送至烏日林新醫院急診,經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雖有膽管擴張但沒看到胰臟腫瘤,進一步改用內視鏡超音波導引,發現約2公分的胰臟頭部腫瘤,當下進行細針切片檢查後確診為癌王胰臟癌第1期,同時執行膽管十二指腸造口術,成功改善惡性膽管阻塞的症狀。

烏日林新醫院醫療部部長暨胃腸肝膽科主任李傑哲表示,胰臟癌在臨床上鑑別診斷困難度較高,80%以上的胰臟癌,確診時已錯失治療先機,且胰臟癌5年的存活率低於5%,早期發現及治療相當重要。由於透過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的影像檢查,對於小於2公分的早期胰臟腫瘤,診斷率較低,尤其電腦斷層的敏感性約略只有70%。想要早期診斷胰臟癌,最佳利器為內視鏡超音波,甚至可檢查出小於0.5公分的胰臟腫瘤,幫助醫師評估鄰近淋巴結和血管有無受到侵犯。

李傑哲說,賴阿嬤罹患胰臟癌的主要併發症為惡性膽管阻塞,但因為膽管出口嚴重變形,無法進行主流治療,經十二指腸內視鏡置放支架,失敗率為10%,此時可採用內視鏡超音波為最佳方式,結合「膽管十二指腸造口術」為治療新選擇,藉由內視鏡超音波的導引,從十二指腸進入膽管進行穿刺,在膽管置放體內引流支架,進而將膽汁引流至十二指腸,成功解決黃疸的症狀,3個月後回診,膽管依舊暢通,手術十分成功。

李傑哲指出,從早期診斷到全身性或局部化學治療,甚至是針對末期胰臟癌引發之嚴重疼痛,可以透過施行神經叢燒灼術來解痛並減少嗎啡藥物依賴性,對抗胰臟癌的重要關鍵,在於早期發現及治療,如果出現黃疸、腹痛腰痛、體重減輕的3大症狀,立即至胃腸肝膽科門診檢查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