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各國疫情風險分層 學者建議調整入境檢疫策略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國際上有部分國家已開放邊境,國內公衛專家指出,建議可依新冠肺炎發生率和完整疫苗施打率將各國風險分層,作為入境檢疫策略調整參考,如針對極低風險國家,可考慮視疫苗施打率縮短檢疫天數。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昨日舉行COVID-19疫情線上直播,解析最新疫情發展。他表示,據統計,全球確診者已新冠肺炎超過2.4億人,近期歐洲、南美洲及大洋洲疫情有上升趨勢,冬天即將來臨,若放寬NPI(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非藥物介入措施),而疫苗完整施打率又不夠高,恐造成疫情再起。

對於開放邊境議題,陳秀熙根據新冠肺炎發生率和完整疫苗施打率,將入境風險分為極高、高、中、低、極低等5層,如美國是中風險,台灣、日本、南韓、紐西蘭是極低風險,疫苗施打率高卻仍有疫情的國家,除了突破性感染外,也可能是容易產生病毒變異的國家。

他說明,中高風險及低風險且完整疫苗施打率低於全球平均的國家,入境後建議採集中檢疫;低風險且疫苗施打率高、極低風險且疫苗施打率低的國家,入境後可考慮採居家隔離檢疫;極低風險國家若疫苗施打率達70%,可考慮入境免隔離,若施打率介於40%至70%,則可考慮縮短居家隔離檢疫時間。

另,台大醫院醫師廖思涵受邀與會分享疫苗混打研究。她指出,根據法國研究發現,混打AZ與BNT疫苗者,突破性感染的比率較施打2劑BNT者下降47%,針對不同變種病毒,混打組也顯現出更好的中和能力;瑞典研究也發現,混打AZ跟莫德納或混打AZ跟BNT疫苗的效益皆高於接種2劑AZ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