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近來全球物價上漲有感,不過中央銀行判斷,因台灣疫情控制得宜,較無面臨勞動市場緊俏、供應鏈瓶頸問題,待國際原油供需失衡緩解,國內通膨率應無持續攀升之虞。
台灣近期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較顯著,主要為油料費、運輸費與蔬菜價格大漲所致,但央行在臉書分析,相比國際上其他國家,台灣通膨程度仍相對溫和,且疫情控制得宜,較無如美歐等經濟體的勞動市場緊俏,及貨運輸入港口阻塞的供應鏈瓶頸等問題,待國際原油等大宗商品供需失調緩解,通膨升溫壓力可望逐步舒緩,國內通膨率應無持續攀升之虞。
國際貨幣基金最新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指出,當一國名目有效匯率貶值、經常帳餘額與財政收支餘絀對國內生產毛額比率下降,及民眾預期通膨率大幅上揚等四項制約通膨預期機制鬆動,才容易使通膨率持續攀升。因此,央行分析,目前台灣名目有效匯率升值、經常帳與政府財政收支皆健全、通膨預期相對穩定,台灣制約通膨預期的相關指標表現,相比其他經濟體優異,顯示國內通膨率持續攀升壓力相對較低。
針對外界憂心台灣可能重蹈早年通膨率大幅攀升的情節,央行也端出歷史區間解釋,現在台灣的通膨環境已不同往昔。
央行指出,台灣長期處於低而穩定的通膨環境,且貨幣政策具有反通膨與反景氣循環特性;在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積極作為、油電價格平穩機制適時啟動之下,應可降低民眾對物價持續上升的預期心理,進而達到穩定物價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