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拜登政府將中國大陸視為美國最重要的競爭對手,已是眾所周知的既定政策,由於兩強權的價值觀與國家利益迭有衝撞,短期內雖不至於惡化成軍事對抗,但短兵相接的外交場景勢將成為常態。美國國務院剛剛發布的「民主峰會」,不僅是美陸外交角力的新戰場,更牽動台美陸三邊關係的微妙變化,後續發展值得密切觀察。
主辦「民主峰會」是拜登競選時的政見,目的是結合民主國家研議提升民主體制韌性,並共同對抗包括中共及俄羅斯在內的極權專制國家威脅,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向國會議員承諾邀請台灣與會。果然,美國國務院日前公布一百一十個受邀參與對象名單,就包括台灣在內,表達美國支持民主台灣的堅定立場。由於中國大陸及俄羅斯並未在名單中而暴跳如雷,兩國駐美大使還共同具名投書媒體,嚴厲批判拜登政府欲藉「民主之名分裂世界」,是典型的冷戰思維。
對此,總統府及外交部紛紛正面回應拜登政府的邀請,也反擊中共政權根本沒資格參加,還說將在會中與各國分享台灣在開放政府、青年參與、數位民主與社會創新等議題的民主經驗。必須提醒蔡英文政府的是,民主是國人多年來共同打拚的民主成果,不容執政黨藉此炒作兩岸仇恨,甚至當成選舉動員工具。
「民主峰會」與會名單的受邀標準為何?德國媒體評論指出,中國大陸、俄羅斯及土耳其等國未受邀是理所當然;但依據「自由之家」的評判標準來看,在受邀的一百一十個國家和地區中,只有七十七個可被稱為民主政體,顯然是質疑其他三十三個國家、地區為何會被美國邀請。其次,美國在東協的最重要盟邦新加坡竟然被排除在外,難道這個城市國家比許多榜上有名的國家還專制?實在令人費解。顯然,這份名單不純然以民主政治為考量,更多的因素恐怕是拜登政府對各國在美陸競爭之間選邊站的獎賞。
值得探討的是,正當各國還在考慮出席名單之際,蔡政府卻忙不迭地馬上宣布,將由政務委員唐鳳及駐美代表蕭美琴代表蔡總統與會;對於總統為何不親自出席,總統府沒有多做說明。雖然蔡政府並未解釋為何已有口袋人選,但明眼人都知道這是台灣與美國之間的妥協結果:美國維持其力挺台灣的立場,我方則降低出席人員的層級,目的就是減少可預見的中共反彈。
倘若如此,蔡總統不出席峰會就是台灣受邀的必要條件之一,否則以民進黨熱中炒作親美仇共的政治慣性來看,若非是美方私下要求,怎可能自甘矮化。民進黨大老林濁水就點出這個矛盾,直言蔡英文用人任事邏輯「怪不可言」,等同戳破蔡政府捍衛主權雙重標準的假面具;亦即,蔡政府所謂的捍衛主權只針對中共、而不是其他國家。所以對民進黨來說,出席「民主峰會」提升我國國際形象是其次,再次利用台美同框刺激中共,進而鞏固政權、爭取選票才是最大誘因。
與其說美國欲藉「民主峰會」打造維護民主價值同盟,倒不如說是為了圍堵中國大陸的勢力擴張。畢竟美國政府尚未清楚說明其「民主戰略」的意涵,更邀請了非民主國家與會,這也讓陸俄得以趁勢將此會議批為「新冷戰」。
民進黨應珍惜這次機會,切莫把「民主峰會」當成仇共大合唱,而應以台灣整體利益出發,審慎應對台美中關係發展的任何一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