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合症候群與病原體資料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為了及早揪出傳染病感染源,台大研發感染症地理資訊系統,以急診症狀結合地區人口學結構,加上病原體診斷資訊分析,盼未來可早期偵測群聚疫情爆發,並追蹤感染源所在。
台大醫院昨日召開「預測到治療主動式急診多層次感染症地理資訊系統及COVID-19台大醫院診治及照護經驗新書發表」視訊線上記者會。這項科學防疫計畫由醫院教學部主任盛望徽、急診醫學部教授暨李建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溫在弘合作執行。
溫在弘表示,以往的地理資訊系統只知道某地區出現類似症狀的病人多,可能有異常,但不知致病的病原體元兇為何,台大最新研發的地理資訊系統,可疊合症候群資料與病原體資料,可精準描述疫情爆發是哪種病原體引起、從何而來,可協助醫院臨床診斷與公衛疾病防治。
李建璋指出,目前先採用2018年的呼吸道與腸胃道症候群的歷史資料來分析,未來因應防疫,下一步將研發針對當前疫情來主動監測分析,讓地圖資訊系統更有前瞻預測能力。溫在弘也說,盼今年導入醫院急診測試,明年度能主動偵測群聚疫情變化,提供治療與防疫資訊。
盛望徽說,COVID-19新變異株Omicron號稱傳染力史上最高,雖然國內疫情雖平穩,但醫療院所必須做足準備,防範新變異株的高傳播力導致社區疫情爆發。
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表示,醫護人員除了盡心盡力照顧病人,也希望透過先進科技進行疫情預測,因此開發出這套系統。希望未來在急診就能早期偵測到社區可能的呼吸道、腸胃道感染群聚,讓急診就像社區的雷達,可以及早看到蛛絲馬跡、防患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