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針對日前中央研究院實驗室人員染COVID-19事件,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4日指出,接觸者皆採陰,但人員都被隔離,如先前的衛福部桃園醫院,且風險更高,調查報告恐難提前出爐。
指揮中心9日宣布新增1例新冠肺炎本土病例(案16816),為12月初剛離職的中央研究院P3實驗室人員。指揮中心要求中研院須在10天內提出調查報告,且經病毒定序顯示,該名實驗人員感染最早於印度發現的Delta變異株。
陳時中昨日在疫情記者會表示,案16816匡列居家隔離者110人、自主健康管理36人與自我健康監測349人;當中評估應採檢453人,其中451人採檢陰性,2人檢驗中。
對於中研院提出調查報告期程是否提前,以及相關懲處名單何時出爐?陳時中回應,相關報告提前的可能性不高,因人員都在隔離中,文書資料取得困難。以之前部立桃園醫院院內感染事件為例,就曾遇到資料取得困難問題,而中研院實驗室風險又比部桃護理站風險更高。
陳時中說,當時部桃並非每個護理站都是高風險區域,但也因為人員被隔離,而東西擺放方式需要探詢,故資料取得困難。此次中研院情形也一樣,加上實驗室是高風險區域,進入程序相當繁複,且資料全數搬出也不好,故大概無法加快資料取得速度,但仍會督促中研院在10天內提出報告;至於相關懲處,得視調查報告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