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瀛生醫經貿論壇 突破醫療產業外交困境與國際規格

台北市藥劑生公會王德名祕書長(左起)、理事長陳建州、藥劑生公會理事長、副理事長王冠斌。(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提供)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因應我國現有各產業人口及市場規模,仍須要靠輸出才有更多的生存空間。而醫療器材產業又屬跨領域技術產業,具有少量多樣的產業特性與市場,其中醫療技術的進步及資本門檻更是競爭力的分水嶺,因此目前各國無不將此列為國家預算重點發展產業,也就是國家級競爭。

2021年全球醫療產業成長可突破5,000億美元,而目前全球醫療器材區域市場仍以美洲地區為主,占全球的48.7%,其次依序為西歐地區 (23.9%)、亞太地區 (20.6%),而未來區域市場整體排名順序仍然以美洲、西歐、亞太地區仍是前三大市場,而人口老化在高齡化的醫療需求不變下,相關產業的需求,穩定及高度成長趨勢更是不變,此部份可以從近幾年我國的醫療展覽上看出端倪,更別說是電子業也積極跨入這個產業,並試圖作電子、醫療及感測上的整合,成為精準醫學上的新重心。

台灣近幾年來積極提升與推動我國生技與醫療器材產業的發展,且將生物技術列為國內八大重點科技產業之一,並積極設立財團法人生技研發機構及建置生技園區或育成中心,不斷催生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及修正立法。

(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提供)

從2018年度至今,台灣隨著醫材與新藥的能量不斷演進, TFDA至少核發第二等級醫材許可證167張、第三等級醫材16張、新醫材1張以上,而醫材產品獲美國FDA 510(K)核准之項目共計24項,包含16項高值醫材產品等成果表現,也是有目共睹。然而,台灣醫療器材產業預計2021年雖然可達近2,000億元,廠商家數破1,500家,從業人員相關人員推估約近10萬人,但台灣廠商在全球市場上的能見度仍顯不足,且受國際市場進入限制,無法有突破性發展。

因此如何推動醫療器材產業政策與落實,進而協助創新轉型之策略做法為當務之急,同時因應當前發展趨勢,藉由強化台灣醫療器材廠商的經營能力,輔導轉型升級研發製造高階醫療器材,以提升醫療器材產業整體競爭力更是重中之重。目前台灣醫療器材製造廠多屬中小企業,規模小資金取得不易,更何況在相關國際認證上更是難上加難,因此政府對醫療器材產業政策的制定及資源合理的分配,便是未來企業能否能得到國家支持的長期性目標,更是提升國家醫藥產業與經濟整體競爭力的一大政策方向。

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副理事長王冠斌指出,23日在交通部集思會堂舉行的論壇,最大特色是將醫療產業與外交直接結合,其根本目的在於改善我國企業與外交上的瓶頸與困境,然而,企業在這部份長期得到國家的資源,總是患寡不患均,而企業自行努力往前,也是台灣企業的特色,但在目前各國都傾國家之力籌組國家隊,以打開國際市場的情況下,此次的論壇,也是開先創之舉,希望能為未來的醫療產業注入更多的國際視野與思維,而這樣的想法,也正附和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理事長陳建州在就讀國立政治大學EMBA生技醫療組時,同學間不斷對於我國醫療產業困境提出的核心問題,也是在這部份形成這次論壇最重要的核心思維,希望未來能在社團法人中華生技醫業行業協會、課業學程中及業界交流下,得到更多的改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