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中山高中必修課「後勁嘻遊記」 傳承地方價值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高雄市中山高中位於市郊新興開發區,學校由國文、歷史、地理三科教師合作,推出「後勁嘻遊記」校訂必修,探討新社區移民如何與舊聚落文化共處,讓學生實際感受地方信仰在當地的凝聚力,以及新舊聚落如何和諧發展,培養其除了反思傳統文化所帶來的意義外,進一步涵養對多元文化的理解與包容。

教育部十一日發布新聞指出,高雄市中山高中是普通型高中前導學校,近年研發必修課「後勁嘻遊記」,分成「河流變遷」、「聚落與祭祀文化」及「地景變遷」三大單元,全校學生都要修共四週、八節課;除帶領學生主動關心在地文化外,也希望將此價值延伸至學生各自的生活背景,並主動關心、參與社會議題討論,讓學習和生活緊密連結。

中山高中會有這樣的課程規劃,是因學校位處高雄市郊的新興開發區,鄰近傳統聚落後勁,近年湧入許多新的移民,與原來的聚落文化激發出多元的生活樣貌。學校從古地圖出發,讓學生探究聚落興起的歷史、地理脈絡,再接著以聚落新興、衰落的議題,探討人群移動的原因。

探討聚落中人群移動的原委,帶起新舊聚落產生後,在地居民與移民如何相處的反思,學校安排實地廟宇踏查和聚落巡禮,到當地信仰中心仁壽宮體驗求籤流程,讓學生實際感受地方信仰在當地的凝聚力,以及新舊聚落如何和諧發展。

中山高中的課程由國文、歷史、地理三科教師共同規劃,將學生視為課程主體,教師主要透過引導,讓學生自行找尋資訊、解決問題。教育部肯定學校在課程設計與修正中,不斷進行內外的叩問與啟發,進而提升優質的教學品質,因應學生進行差異化教學的挑戰,注重學生的文化「體驗」而非強調文化「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