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消基會11日指出,經抽查市面上18項豬肉製品,發現有1/3樣品有未標示產地、廠商等問題,籲政府應該做好源頭管控、監督業者清楚標示。
消基會昨日召開「市售豬肉樣品檢測結果發布 豬肉萊劑標示仍有改進必要」記者會,說明市面豬肉抽查結果。
消基會董事長黃怡騰指出,該檢測於去年9及10月間進行,於六都購買共18件樣品,其中6件為連鎖涮涮鍋餐廳(簡易包裝)、3件透過網路平台購買(有包裝),其餘9件於實體店面購買(含包裝及散裝),進行21種乙型受體素(瘦肉精)檢驗,儀器偵測極限為0.001ppm,結果都未檢出。
消費者報導雜誌發行人胡峰賓則指出,在標示檢測方面,有1/3樣品都不合格,18件中有5件未標示產地,分別是「豬肉片(億品鍋)」、「豬肉(順興肉鋪)」、「梅花豬肉(小明肉品)」、「梅花豬肉片」及「豬肉片(長勝紘)」;另1件為包裝樣品未標示廠商資料,為「進口豬頰肉火鍋片(好市多)」,皆不符合食安法。
黃怡騰,該計畫原本希望能買到進口豬肉,但是根據豬肉儀表板公布資訊顯示,去年1到10月,美國豬肉已進口約1800公噸、其他可食部位(豬腳、大腸頭、嘴邊肉、豬頭皮、豬腸衣等)2000公噸,採樣時,卻在市面上都找不到。經農委會告知進口肉多是進入加工品區,所以可能製成香腸、丸子、肉鬆等,更顯落實產地標示很重要,且豬肉萊劑標示仍有改進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