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造成睡眠不足、失眠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可補充口服藥改善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醫師指出,夜間多尿患者多為荷爾蒙問題,因腦下垂體分泌抗利尿激素(ADH)不足,導致睡覺時尿量無法減少;其中,年齡為首要危險因子,機能退化使年齡越大夜尿症盛行率越高。
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理事長廖俊厚表示,若晚上起床尿尿2次以上即為夜尿;其中,夜間尿量大於整天1/3者,即為夜間多尿患。由於不得不中斷睡眠起床如廁,使夜尿問題成為睡眠不足和失眠的主要原因,延伸造成更嚴重的慢性疾病、心理健康及精神狀態問題。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秘書長王弘仁指出,夜間多尿成因包含膀胱儲存尿液的能力變差、慢性疾病問題、睡眠或情緒問題等,最主要的原因是荷爾蒙分泌不足。通常晚上睡覺時,腦下垂體會分泌抗利尿激素,使尿量減少、尿液濃縮;隨著年紀增加,腦下垂體能力會逐漸退化,一旦使身體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就會導致夜間尿量太多,不得不頻繁起來如廁,導致無法一夜好眠,對生活帶來許多影響。
夜間多尿與身體機能有關,年齡是首要的危險因子。王弘仁指出,研究顯示,男性超過50歲,至少每4人就有1人有夜尿問題;且每增長10歲,盛行率就增加1倍。若超過60歲後,每2人就有1人。
此外,罹患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問題、心血管疾病及中風患者也是高危險族群。廖俊厚提醒男性,只要超過50歲,或是有慢性疾病,就要特別留意是否有夜間起床尿2次以上,尿量超過全天尿量的1/3以上。
王弘仁強調,夜尿絕對不是正常現象,而是可以控制的疾病;因為成因多,需仔細判別為液體攝取量問題、疾病因素或荷爾蒙問題,及早求助專業泌尿科醫師協助。如果經評估主要成因為腦下垂體失常導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目前有口服的合成抗利尿激素藥物,睡前補充可有效改善夜尿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