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最後一天 社會科試題多元 中間偏易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大學學科能力測驗二十三日進入第三天,最後一堂考社會科,社會領域分地理、歷史、公民三科,入闈協助大考中心審題的高中老師認為,今年歷史科注重時代脈絡與重大課題,取材多元、題型多樣性,試題內容適切及難易適中;今年公民科新增非選題,配合材料形式多樣性,像是北韓的政治圖文,可加強學生在公民思辨、判斷等較高層次學習表現的評量,整體來說屬於「中偏易」,但因新增非選擇題組,平均鑑別度應該比往年高。

地理科部分,協助審題高中老師認為,今年地理情境題多,且緊扣當代議題,像是第十九、二十二、五十七、五十八題是有關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困難與變革,第五十九、六十題為美墨邊境問題,還有跨科的題組,今年有十九題,其中跨三科高達十四題,但整體而言,試題難度並不高,難度為中等。

全中教指出,今年學測試題與近年來的命題趨勢相符,但字數變多,從去年一萬五千字到今年一萬七千字,題幹跟選項的敘述都變長;今年題幹敘述頗有趣,好比第三十四至三十五題,題幹是歷史敘述,但只考地理的概念,以前沒有出現過;另也出現地理加公民的結合,第四十二至四十三題用地圖考經濟學,學生在做此題時,需同時具備地圖跟經濟的知識,今年原住民的議題,在史地公三科都有整合,占了十分,佔比是史上最高;至於混合題型非選擇題部分,揚棄過去大量記誦的題型,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論述能力,才易得高分。

全教會也分析,今年歷史命題融入考察與探究,重視族群互動與人群移動,新課綱要點多有命題,屬於素養題典範之作。整體中間偏難,符合課綱,第九題琉球首里城大火扣緊時事,第五、十二題提到歷史考察,蘊含歷史探究與實作的精神。

另外在地理命題加入田野實察,傳統的圖表判讀仍是考題重點,第六十四題藉由題幹文字閱讀,第十九題、二十二題、五十七及五十八題連結新冠病毒疫情,討論到世界疫苗分配議題、澳洲邊境管制、疫情對台灣產業活動的衝擊,扣緊時事,但試題概念為地理的環境負載力與人口成長。

公民命題重視透過資料判讀的取徑探究社會議題,強調社會現象背後的形成脈絡並凸顯社會,只靠知識記憶並無法順利答題。今年特別以「原住民議題」特別突出。命題扣緊時事如第二十二題提到二0二0年澳大利亞農業缺工,與新冠疫情爆發後勞動力缺乏的問題;創新度高例如第五十題提到我國民意代表選舉制度的判別,學生必須從附表的相關資訊(選區數、總席次等)來逐一排除不可能的選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