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淑娟/左鎮報導
左鎮化石園區為迎接台南四百年,特與臺灣大學聯手以一年為期調查古生物原鄉地層,並以「化石的原鄉左鎮」為主軸,推動台灣古生物的「犀」望計畫,探討從超越四十萬年的歷史脈絡中,看見獨一無二的台南城市特色。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為迎接二0二四台南四百年,刻正規劃相關紀念活動,其中預定於二0二四年舉辦「台灣古生物新犀望」主題特展暨國際學術研討會,即以「台南的榮光-臺灣古生物研究的新犀望」為主軸,邀請曾參與一九七一年早坂中國犀挖掘及研究的日籍學者大塚裕之博士與荷蘭學者專家一同探討。
為此計畫,左鎮化石園區與國立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博士蔡政修攜手合作,自去年十一月起以一年為期,深入左鎮菜寮溪流域進行野外化石調查研究工作,希望能再次找到犀牛、鱷魚或貓科等食肉類群的大型脊椎動物化石。除了大型脊椎動物化石,台大研究團隊也將把現場採集到的樣本帶回左鎮化石園區篩洗、挑選,不放過可能存在的齧齒類、藤壺及其他小型或超微生物化石,同時利用顯微鏡做深入觀察,希望藉由研究成果發表國際古生物期刊,奠定台灣古生物化石研究基礎,與國際學術研究接軌。
左鎮化石園區表示,菜寮溪三重溪段經過半世紀的洗禮,目前的野外狀況已和當時截然不同,部分區域被大量植被所覆蓋,但近期仍有不少化石被沖刷出來。而日治時期台灣地質研究的相關調查紀錄,以早坂一郎教授對臺灣古生物調查研究的成果最豐。化石爺爺陳春木、古生物復原專家潘常武等人更掀起一股化石挖掘熱潮。一九七二年國立台灣博物館和台灣大學研究團隊,也曾於左鎮菜寮溪流域三重溪段挖掘出早坂中國犀化石,成為佐證台灣大型哺乳動物存在的直接證據。此次「犀」望計畫將重新回到原地層與菜寮溪鄰近地區探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