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老地方的新發現

文/圖 李民安

儘管這個自以為熟悉的「新公園」,已經被更名為「二二八紀念公園」,但是和朋友在一起時,衝口而出的依舊是她的老名字。

為什麼說這個公園是「自以為熟悉」的呢?畢竟從小就常常到這個地方來玩耍,在那個休閒活動與設施都不很發達的年代,新公園裡面一應俱全的地球儀、溜滑梯、蹺蹺板和鞦韆,對我們幾個小毛頭來說,其意義跟今天的迪士尼沒有兩樣。

但就是這樣一個看似熟悉的地方,直到最近才發現裡面藏著不少寶貝。

日本人統治台灣期間,在台北市規劃了17座公園,第一座圓山公園開園之後,間隔了十一年才完成第二座;和圓山公園相較,這是嶄新的一座公園,所以名為「新公園」,這也是台灣首座採歐洲風格設計的都市公園。

印象中半圓形的音樂台,當年是很重要的戶外表演場地,國中的時候,我還在這裡演過小放牛;從表演台前左側穿出去,就看到一座青石牌坊;新公園由於地理位置絕佳,而且是老台北城中唯一的大型公園,因此每當市區重劃或都市更新時,附近受到拆遷影響的歷史文物,往往就移到這裡重新安家,這座由光緒皇帝親題「急公好義」的牌坊,也是這樣從衡陽路搬遷到這裡的。

光緒元年沈葆楨奏請設置台北府,隨後興建府城,並籌建考場,當時只有台南府城設有舉行科舉考試的考棚,所以北台灣上千名的考生,都得舟車勞頓遠赴三百公里外的台南府去考試,非常不便,於是有一位富商洪騰雲,在光緒四年捐地興建考棚,嘉惠無數北台灣的考生。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便將洪的義舉報請朝廷,請建牌坊以示獎勵。這座牌坊原本建於洪騰雲住宅附近的石坊街,也就是現在的衡陽路附近,後因牌坊影響人車通行,才拆遷到新公園內。

在急公好義坊隔壁,還有一座土地公廟「福德宮」,別看它小小的只有兩坪大,這大概是全台灣最有權勢的土地公,因為它的「轄區」包含總統府、立法院等眾多中央機關,所以檯面上不分黨派的政治人物,逢年過節都會來此參拜,這裡大概也是在現實社會中,最能實現政黨和諧的地方了。只是不知道這些官員們來「拜碼頭」求保佑的時候,會不會看兩眼「急公好義」?!我八成想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