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林姓男子從國中起愛喝含糖飲,體重飆破百;上大學後開始重視外表的他配合醫療團隊建議,透過飲食調控、運動,1年減逾20公斤。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台灣成人過重或肥胖率從1993~1996年的32.7%,20年間飆升到47.9%,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社區暨家庭醫學部主任林文元提出警示,全台恐有超過上百萬人有肥胖症。
以盛行率推估,18歲以上成人平均每5人就有1人有肥胖問題。林文元表示,疫情未停,民眾外出運動意願銳減。肥胖者感染COVID-19的重症風險是一般人3倍,死亡風險是一般人2倍。
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張皓翔說,光靠飲食控制確實可以瘦下來,輕微、可忍受的飢餓感是必要的,但不能過度飢餓;運動不僅可長期降低體脂肪及內臟脂肪,效果也遠大於減重本身帶來的影響。肥胖治療,飲食、運動缺一不可。
至於藥物或手術,張皓翔表示,藥物是飲食、運動以外的輔助治療,用藥前須跟醫師充分討論,由專業醫師開立,不可使用來路不明藥物;手術主要針對重度以上肥胖、健康亮紅燈者,術前須與專要醫療團隊進行充分諮詢與評估。
減重過程中,維持體重也是一大考驗。張皓翔建議,減重時吃飽、吃巧,是減少熱量的聰明作法。選擇低熱量高纖維食物可增加飽足感,降低飢餓感。可以每週減輕0.5公斤為目標,就須每天減少500大卡熱量,目標設定不要好高騖遠,以做得到為原則。
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提醒,肥胖是一種慢性病,不只會造成體能衰退,還可能導致各種心血管和代謝等疾病;2020年國人十大死因中有8項與肥胖相關,研究亦顯示肥胖會增加罹患COVID-19時的住院和重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