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野缺損 竟是頸動脈狹窄

1147

 

中榮介入性腦血管外科主任崔源生(左)、高醫林子超(中)及小港醫院吳昆翰(右)共同執行頸動脈支架置放術。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62歲的許姓男子有高血壓卻未服藥控制,某日發現視力模糊,住院發現左側視野缺損,右側枕葉有急性缺血性腦梗塞,安排頸部動脈超音波檢查後查出右側頸動脈高度狹窄,建議先放置右側頸動脈支架,經置放頸動脈支架後痊癒,術後狀況穩定出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醫師李國瑋表示,在台灣最常見的腦中風型態是缺血性腦中風,約占75%,主要原因有三高、心房顫動,以及顱內或頸動脈狹窄等;其中,頸動脈狹窄初期常不會有明顯症狀,隨著惡化開始有頭暈、眼睛黑矇等,若持續惡化就可能發生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甚至腦中風。

對於有症狀發生的嚴重頸動脈狹窄病患,除了控制飲食、三高、規律運動之外,應視狀況採取血管手術疏通頸動脈狹窄處,包括頸動脈內膜切除術與頸動脈成型術併支架置放。後者是近幾年的新治療模式,手術多由心臟內科與放射介入醫師執行。本次治療由台中榮總介入性腦血管外科主任崔源生、高醫醫師林子超及小港醫院醫師吳昆翰共同執行,為首次神經科團隊合作。

崔源生指出,頸部動脈支架置放手術是將鋼絲、氣球及支架的導管,由鼠蹊部的股動脈穿入,沿主動脈到達頸動脈狹窄處,以擴張的氣球撐開狹窄處,再將支架留置固定於該處,整體治療時間短、局部麻醉、傷口小恢復快,對年紀大的長輩較能負荷。

吳昆翰提醒,缺血腦中風和頸動脈狹窄的關係密不可分,初春天氣變化快速,民眾需留意身體狀況,有頭暈、四肢無力或麻木等神經症狀不可大意,若有多重心血風險因子的病患,建議定期接受頸動脈血管評估、追蹤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