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12歲男童只要一踏入校園,就會眼前發黑,雙手發抖,開始頭暈、腹脹及噁心,整天扶著頭,看起來病態懨懨。但只要一放學,上揭症狀都會消失,恢復了活力,判若兩人,天天如此,只有放假時,不會發作,大家都以為他是因課業壓力大,存心想逃避才會如此。
另一名10歲男童某天早上起床後,就嚷著:「一爬起來就會掉下去」、「前面在轉,好想吐」,之後索性躺著,結果躺下去也會眩暈發作,只有乖乖平躺,才不會發作,家長以為他感冒,趕緊跟學校請假,在家休息。可是,往後兩週,天天如此,除了上廁所、吃飯及洗澡外,都在躺床,連假日也是。
在暈眩門診中,孩童患者並不常見,因為他們鮮少有腦血管病變,會引起眩暈的疾病其實不多,最常見的是前庭性偏頭痛 (第一位男童患者),其次為管耳石沉積症(第二位男童患者)。
前庭性偏頭痛是造成成年人週期性暈眩最見的病因,發生於孩童時,往往會描述成「頭暈」、「頭悶」,表現出疲憊、食慾不振或一臉「厭世」感。此病處置,預防重於治療,最好在快要發病時,給予乙型受器阻斷劑,讓疾病發作停止,逐漸洗掉神經記憶,打破週期性發作的惡性循環。近來發現,對這類患者之頸部肌肉群進行局部注射增生治療,可以穩定顱內降血鈣素基因相關胜肽(CGRP) 之分泌,強化腦內源性鴉片系統,降低偏頭痛的發作頻率及症狀嚴重度。
管耳石沉積症若出現在孩童時,往往起自上呼吸道過敏,組織胺或其它過敏性胜肽隨著血液循環到達內耳,引起橢圓囊發炎,影響到耳石斑內新生耳石膠的品質,耳石顆粒便有機會掙脫,沉積於某一支半規管內,在患者改變姿勢或轉頭時,誘發眼震及眩暈。治療以口服抗組織胺及耳石復位術為主,盲目服用止暈藥無法治癒病症。
建議眩暈患童平日應有適度的運動,最簡便的方法莫過於步行或騎腳踏車上下學,可以紓解壓力與維持健康,假日時多接觸大自然,可以減輕過敏。有類似病症者,宜正確就醫,不要盲目服用止暈止吐藥物,以免延誤治癒的契機。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