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家是什麼味道

插圖/國泰

文/詹德聖

女兒抱怨老師出了一篇作文,不知如何下筆,題目是「家的味道」。

 

家到底是什麼味道?小時候的家是土角厝,水泥剝落的牆面,露出混著稻梗的土塊。剝落的區塊,像關了水龍頭後,殘留在水管內的水,一撥動就從管口溢流出來,向四周伸展蔓延。牆頂是陳年的木製屋樑,撐起瓦造的屋頂。陽光總是在屋外徘徊,屋內的空氣是濕涼的,朽敗的霉味中參雜稻草和腐木的氣味。

新家是鋼筋水泥屋,除了剛搬進來時瀰漫的油漆味外,怎麼也聞不到什麼氣味。家中的小孩也有這種感受,除了媽媽煮菜的燒焦味和爸爸偶爾外洩的屁味外,家中的味道就像白開水一樣,平淡無奇。

為了給兒女增加一些正面的寫作素材,我三不五時下廚烹煮,除了滿足味蕾的欲望,也冀望在小孩的腦海中,留下些許家的味道。

可能食材不佳,更可能廚藝不精,煮出來的味道和食譜中的菜餚,總是南轅北轍,天差地遠。網路上最火紅的超人氣炒飯,被我煮成「超氣人」炒飯;食譜中眼淚的水餃,原本是品嘗後,會因感動而流下眼淚,而我家小孩流下的眼淚,是因難以下嚥。

但這些還不是最離譜的。有一回,發現一家芋圓冰店,總是高朋滿座,顧客大排長龍。心想真的有那麼好吃嗎?我也來試試看。

到田裡挖了幾塊芋頭,削皮洗淨後,電鍋蒸熟,再依照食譜混和麵粉以及調味料,揉製而成。外觀和書中照片感覺相差不遠,心中大喜,準備接受家人的肯定和稱讚。不料芋圓下肚,喉嚨整整癢了三天。

挖回來的明明是芋頭,也依照食譜按部就班的完成,到底是哪個環節出錯,不得而知。只知家人對我的廚藝敬謝不敏,這個家從此沒有了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