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0Comments
〈社論〉台灣推動國際參與 無法迴避兩岸問題
美國國務院日前發布新聞稿,提到美國在台協會及我國駐美代表處於三月底在華府共同召開會議,就擴大台灣國際參與的策略及作法進行討論協商,還針對公共衛生、民航安全、打擊跨國犯罪、經濟合作及民主治理等議題交換意見。與會者還包括國務院主管國際組織的助卿及兩位副助卿,我國亦由外交部主任秘書率團參加,算是兩國層級相當高的雙邊會議。
新聞稿特地點出,此次會議重點聚焦在如何協助我國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今年五月的世界衛生組織大會(WHA)及出席國際民航組織(ICAO)的可能性,以及台灣能否以會員身分或有意義地參與區域組織及多邊倡議並作出貢獻,雙方都同意應與關切台灣被排除在國際社會之外的盟友緊密合作,才有成功的機會。
由於這是美國首度在WHA及ICAO年會前就與我國研商參與策略,算是相當積極正面的發展,令人期盼今年台美雙方合作層面能推進到實質作為,一舉打破這幾年來的外交孤立慘狀。然而,國人也不禁要問,若不針對台灣的國際參與對症下藥,到頭來是否又將是一場空?甚或淪為民進黨炒作選情的工具?
若說美國以具體行動提升台灣國際參與是充份條件,則兩岸互信就是關鍵的必要條件。誠如多位國際關係學者所言,美國若能領銜提案或配合友邦提案連署,就能讓各國看到美國以行動支持台灣參與國際活動的決心;而且蔡政府也要釐清參與策略與步驟,甚至是退而求其次透過非政府組織的與會取得第一手資訊,否則若想正式加入國際組織,很難避開中國大陸的影響力。
雖然無奈,但這就是台灣必須面對的嚴峻考驗,倘若台美雙方此次會談並未觸及中共的角色,就算結論再完美恐怕也難以付諸實現。別忘了,美國「強烈建議」我國避免在帛琉「我們的海洋」國際會議使用具主權象徵的正式國號及國旗,理由正是避免觸怒中共政權。兩相對照,倘若蔡政府欲繞過中共政權而成功出席WHA及ICAO年會,恐怕還得看看美陸碰撞的結果。
即便蔡政府不願面對北京的影響力,也無法改變國際現實對台灣國際參與的體系制約。雖說俄烏戰爭提高了西方國家、尤其是歐盟各國對北京的戒心,但他們是否會為了台灣的國際參與,就正面挑戰中共政權?實有難度;畢竟這些國家尚未有如此的心理準備。換言之,倘若蔡政府不願正視台灣無法參與國際活動的真正癥結,而是一再炒作中共政權打壓台灣,或許有助於民進黨的選情,卻對提升台灣對外關係毫無幫助。
被譏諷為「斷交部長」的吳釗燮反覆抨擊中共政權對台灣的文攻武嚇,卻找不到良方破解;原來在民進黨眼裡,被視為最難當的中華民國外交部長,竟然成了拉攏獨派支持的利益交換籌碼,難怪吳釗燮會經常語出驚人,甚至逾越職權幹起國防部長及陸委會主委的事了。吳釗燮還是應該先向國人解釋,我國將如何在不自我矮化國格的情況之下,有尊嚴地出席本月舉行的「我們的海洋」國際會議,否則再多的口水也是枉然!
自蔡英文上任以來,兩岸關係陷入冷對抗,導致台灣的國際參與連年受挫。對此,台海雙方都有該檢討之處,最佳對策應該還是儘速恢復對話,協商出各自能接受的妥協之道,才能化解彼此敵意,進而讓台灣常態參與國際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