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0Comments
切除大腸息肉 可預防癌變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我國大腸癌的發生率常年位居第1,超過9成大腸癌是由大腸息肉演變而來。郭綜合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林詮斌提醒,除注意養成健康的飲食及運動習慣,糞便潛血篩檢陽性患者或是大腸息肉高風險族群應注意大腸鏡檢查追蹤。
大腸息肉是大腸壁上的不正常增生形成,大多是良性,但其中也不乏隨時間演化成惡性腫瘤的可能。大腸息肉依病理組織又可分為增生性、腺瘤性、鋸齒狀腺瘤3種,其中又以腺瘤性、鋸齒狀腺瘤癌化風險較高。根據統計,台灣50歲以上腺瘤性息肉發生率男生約3~4成、女性約15~20%。
大腸息肉一般無明顯症狀,然而當有腹痛、血便、排便習慣改變、裡急後重或是貧血時,往往已有增大或癌變趨勢。林詮斌提醒,50歲以上、近親罹患大腸癌、抽菸喝酒、肥胖缺乏運動、高油脂低纖維攝取都是大腸息肉的高風險族群,如有不適症狀應特別注意。
林詮斌指出,大腸息肉的治療需透過內視鏡評估病灶的位置、外觀、大小並分類,主要根據息肉的大小選擇治療方式,小型息肉(<0.5公分)可利用切片摘除,>0.5公分則需以鐵線圈套住切除,又可分為冷切除及熱切除2類,目前臨床上治療<1公分的息肉切除多利用冷切除,1~2公分的扁平及粗莖息肉切除則於黏膜下注射如生理食鹽水使病灶充分隆起與肌肉層分離,再以熱切除方式切除。
林詮斌強調,切除大腸息肉本身不會造成疼痛不適,除極少數患者可能發生延遲性出血及大腸穿孔等併發症,術後如有持續大量血便、劇烈腹痛、不明原因發燒等症狀務必返院進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