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隨著季節交替、氣候陰晴不定,最近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搔癢狀況更加劇,皮膚科門診出現不少年輕的老病號來求診。台東馬偕皮膚科醫師張睿珊表示,異位性皮膚炎目前有更多的新藥可選擇,加上每天做好乳液保濕等基本功,可讓症狀獲得有效改善。
張睿珊說,一位住在知本小朋友前陣子因天氣濕熱在學校抓破皮流血,有感染之虞而住院。經藥物治療及以乳液保濕,並交待癢時不要抓、用冰敷方式,不僅症狀逐漸改善,也修復同學間的社交。
異位性皮膚炎與先天皮膚屏障缺損、及免疫系統過度活化有很大關係,因皮膚水份鎖不住所以平日的保濕就格外重要,可在洗澡後用較油的乳霜塗抹皮膚,必要時多一層濕敷覆蓋,會有很大幫助。
傳統治療以類固醇及照光為主,但類固醇擦多容易產生不良的副作用。新時代的生物製劑,可改善發炎反應,注射後約有5到6成患者可以達75%病灶改善,以及非類固醇藥膏等,副作用都相對少很多,是異膚患者的一大福音。
但不管有沒有使用這些藥物,做好每天的基本功,即乳液保濕、正常作息、避免汗水刺激及少吃零嘴甜食,仍是改善膚質、減少濕疹發作的重要步驟。尤其兒童還在發育,一般不適用太強的藥物,這些基本功特別在孩童的患者身上更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