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慢性肺病、先天性心臟病及神經系統疾病更屬高危險群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國內出現首例兒童COVID-19死亡病例。據美國統計,5~11歲兒童若沒打疫苗,感染Omicron後住院率是打過疫苗的2倍;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醫師李敏生說,兒童確診以輕症居多,但如有高燒逾39度、呼吸淺快、意識變化等早期症狀,要留意重症可能性。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兒童感染科醫師邱政洵則表示,兒童感染COVID-19後症狀大多比成人輕微,多數都是輕症,症狀與一般感冒差不多,但仍有部分可能併發腦炎、腦病變、心肌炎、肺炎、呼吸衰竭或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等重症,少數兒童會死亡。
李敏生說,從美國兒童感染數字看,0~17歲中,以5~11歲感染占近4成最多,而症狀跟成人差不多,多為發燒、咳嗽等,輕症多,死亡率約萬分之一。可能進展成重症的風險因子,包括年齡小於1歲、肥胖或具有神經、代謝、心臟、肺部等相關疾病等;而較具重症可能性的早期確診症狀,包括有高燒逾39度、意識變化、呼吸淺快等;另有嘔吐、腹瀉等腸胃道症狀,就要小心小兒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綜觀各國疫情經驗,邱政洵支持兒童應施打COVID-19疫苗。根據美國統計,5~11歲沒打疫苗的孩童,感染Omicron後的住院率是打過疫苗的2倍,顯示接種疫苗不僅能預防多種併發症、重症死亡風險,同時能減少兒童隔離、學校停課、父母缺勤等狀況。
邱政洵說,美國、加拿大、歐盟、日本、香港、韓國去年底以來陸續針對5至11歲兒童施打疫苗,尤其肥胖、慢性肺病、先天性心臟病以及患有神經系統疾病或癲癇症的兒童更應接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