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影 李燕瓊
這二年,世界非常不平靜,空氣瀰漫著憂苦不安…。
二年前,教宗方濟各獨自在空無一人的聖彼得廣場為疫情祈禱,希望苦難能讓人謙卑(真的有謙卑嗎)、反省,無聲的禱告,在寧靜中,更顯強大;二年後,教宗再次帶領眾人為俄烏之戰祈祝和平。苦難,何處是盡頭?
遠方烽火漫天,棄家離鄉的百姓何其無辜,要為自私貪婪的極權領導人承受這苦難?生活在弱肉強食的粗暴年代,歷史課本裡的二次世界大戰,和戰爭片《搶救雷恩大兵》的劇情,活生生上演在現實生活裡;《聯合國憲章》的根本基礎:各國有權決定自己的未來,不受侵略和對入侵的恐懼。文字表彰得清楚明白,現實卻是難以伸張國際正義,個人自由生命財產的保障蕩然無存。
BBC專欄作家Allan Little說得對:世界正在你(大家)的眼前發生巨變。
甚麼巨變?豬瘟、疫情、乾旱水患等天災造成糧食品質不安全和物價上漲,到去年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稱全球食品平均年通膨漲幅達到6.85%(德國三月較去年同期漲7.3%);俄烏之戰更可能造成全球糧食危機,聯合國擔心將再增添最少760萬饑民,好令人憂心的數字。
這些現況,會讓生活在相對平和家園的人們更加知福惜物嗎?
堅信在艱困的時候總還有微小希望,陽光總會穿透烏雲隙縫露臉,我市報紙一篇題為Flüchtlinge helfen Flüchtlingen(難民幫助難民)的報導,讀來溫暖感動。
6年前逃到德國的敘利亞難民家庭,馬上被安排到郵局上班,去年已經買了有花園和B&B的房子,聽到市政府需要市民提供空房暫時安置烏克蘭難民,馬上騰出B&B安置烏克蘭母子女三人。男屋主說:我們曾經被幫助,如今我有能力了,理當幫助跟我們同樣遭遇的朋友。這真是「人飢己飢」的大愛循環傳播。
戰場就在歐洲隔壁,我無法假裝看(聽)不到新聞,看著逃難者惶惑不安的眼神,好揪心卻又無能為力,稍微寬慰的是逃到歐洲的百姓都已被各國妥善安置,全世界更團結起來,大量物資、武器和金援烏克蘭,使能繼續抗敵保衛家國。
再也沒有任何時刻像現在,壞消息不斷,就想:再壞不過就這樣了。那就好好珍惜現下擁有的「小確幸」,努力在「不平和的日子裡勇敢地活著」。
不久前有位作家朋友談到最令他嫌惡的詞語是「小確幸」,我也曾經排斥這被濫用、通俗到半點都「不確幸」的文青語彙;爾今想來,開春如期冒芽長成遍野綠油油的野菜熊蔥,可以讓我吃好吃滿二個月,根本是「大確幸」啊!我很珍惜。
四月復活節,德國人習慣吃彩蛋和羊或兔子蛋糕,歐洲人相信蛋有兩次生命,第一次是「新生」,第二次則是「重生」,象徵初春一切恢復生機,羊和兔子則意謂著多產和生命力,復活與希望。滿滿的愛、友誼和祝願,於此刻,如此需要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