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在台灣,每年有超過37萬名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就醫,若以重度的成年病友占比7.43%,正常人每年薪資中位數約50.1萬元的一半來估算,結果顯示因而損失的生產力約68億元。醫師呼籲病友,可以長期有效且安全的治療策略,回歸正常生活,千萬不要放棄。
26歲的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小城」(化名),從小飽受病情時好時壞之苦,發病時體無完膚、痛如刀割,也因為疾病發作,不得不抱遺憾離職,並在後續2年間連換8份短期工。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且容易復發的發炎性皮膚病,發病時奇癢難耐,有病友甚至用「癢到骨頭裡」來形容,而且越是搔抓,癢感越發嚴重,進而影響的不僅是個人皮膚問題,還可能增加睡眠障礙、憂鬱和輕生等精神問題、肥胖與心血管疾病、感染等風險,甚至會衝擊整體國家社會的經濟。
土城醫院皮膚科科主任楊靜宜指出,美國2018年專家共識提到,異位性皮膚炎病灶侵犯手、腳和頭頸部,同時影響生活品質和功能,也屬於中重度病程。惟因反覆發作機率高,約6成成人病友儘管接受治療仍無法妥善控制疾病。
楊靜宜指出,針對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友的標靶治療,目前健保給付的治療藥物種類多,除了類固醇、口服免疫抑制劑,目前也有生物製劑納入給付。建議中重度病友也考慮生物製劑等標靶治療藥物,讓受損的皮膚角質細胞有機會再長好,進而提升屏障功能,達到長期安全緩解的目標。
朱家瑜表示,近年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大有進展,且目前也有生物製劑納入健保,呼籲病友不要放棄希望,與醫師充分討論適合個人,且可以長期有效且安全的治療策略,回歸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