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COVID-19本土個案單日確診數連日創新高。據統計,國內確診個案多屬中輕症、無症狀,然而,醫師提醒,康復者返家2至3週如有持續的極度疲勞或是呼吸不順,應立即就醫外,也可能出現疲倦、睡眠障礙、憂鬱等5大後遺症,後續應尋求專業治療。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胸腔內科主任朱曦表示,當COVID-19發病時通常為急性症狀,4週內會消失,若不幸病況嚴重時就需入住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或其他呼吸輔助用具。
他指出,康復出院後症狀持續超過3個月,就可視為COVID-19後遺症,最常出現的症狀為疲倦、咳嗽、喘氣不順、胸悶等。另,臨床上也有康復者發生嗅味覺喪失、失眠、流鼻水、關節痛、食慾降低、盜汗、腹瀉和頭痛等症狀。
除了生理方面的困擾外,也可能會出現心理層次相關症狀,像是腦霧、無法專心、記憶力受損、憂鬱、焦慮、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而每位康復者的病症不同,不是每個人都會出現所有類似的狀況。
朱曦說,康復者出院後返家2-3週如有持續的極度疲勞或是呼吸不順,建議立即就醫。若是症狀持續惡化,或有新的症狀產生,也建議尋求專業治療。
至於COVID-19後遺症產生與否,嚴格來說並沒有明確指標可判斷。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就是接種COVID-19疫苗。除了接種疫苗外,維持社交距離,在公眾場所戴口罩,及常洗手亦可降低感染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