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盧萍珊∕佳里報導
四十年前為佳里應元宮負責石雕的南市登錄石雕保存者董炎山,應文化部邀請開班傳授石雕技藝,課程結束後選在應元宮旁的漳洲社區發展協會,舉辦師生聯展,讓民眾感受石雕之美,展期到七月十七日結束。
六十八歲的董炎山出生東山區,二十八歲遇到應元宮建廟,需要石雕藝術裝飾,大廟前的石雕龍柱可說是其代表作品,從此奠定石雕技藝的地位。年輕時也曾到過大陸工作,但憂心台灣廟宇石雕工藝可能失傳,於是返台開班授課。
今年獲文化部藝文紓困計畫補助,開辦傳統石雕課程,從基本的石材認識、石雕材料及工具等,期能吸引更多民眾學習,藉此讓這項石雕藝術可以傳承下去。
名為「石全十美∣董炎山石藝薪傳師生聯展」,選在應元宮旁的漳州社區發展協會展出,文化局有感於傳統廟宇的珍貴技藝,將隨替代技術發展及匠師老化逐漸消失,必須及時推廣扎根傳承,才不致於有斷層危機。
董炎山在應元宮的石雕,刻鑿《狄青戰王天化》、《曹操大宴銅雀臺》、《八駿馬》、《百子圖》、《三獅戲球》等多件石堵作品,運用「剔地起突」、「內枝外葉」等技法,創作整體造景富層次感、作品比例精準,人物的表情神韻、神獸的動作姿態栩栩如生,展現深厚的雕刻功力。四十年後再度回到應元宮舉辦師生聯展,除推廣傳統寺廟石雕,也象徵薪傳精神不輟、石雕工藝永續傳承,對其個人、學生及廟宇而言都別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