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專欄〉股四頭肌下慢性滑液囊炎

■吳重達

50多歲男性,到診主述右膝痛已2、3年。到處求醫治療,止痛藥是可解痛,藥效一過就症狀復發。照過X光,沒有骨頭問題,也沒關節炎。

病人是上班族,也沒運動習慣,也自述無過去受傷史。醫師的理學檢查並無重大發現,除了在髕骨上方與股四頭肌交接處有輕微的壓痛感外。臨床臆斷就只好下是股四頭肌肌腱炎,請病人做復健試試看。其實,下這個臆斷醫師自己都覺得心虛!

病人直到兩個月後才回診,其症狀仍未解除。醫師決定,該動用核磁共振檢查了。不料,病人說他早已做過了!他院醫生要他開刀,他才來這裡看看是否可以不要開刀,根據什麼診斷手術,他說不上來。醫師上健保雲端資料庫無法看到影像,只好請他去調光碟片後再說。

膝關節內主要構造:前、後十字韌帶,內、外側邊韌帶,內、外半月狀軟骨,關節面軟骨,髕骨位置等在核磁共振片子上全都正常。倒是再髕骨上方,股四頭肌肌腱下面出現一個大約7X5公分大小的“腫瘤“。 它與四週圍組織的界限分明,應該是個良性的東西。可是,它的內容看起來濃、淡不一,還有隔膜參雜其中,看起來不太友善。

不恥下問是醫師的原則。放射線科的核磁共振專家陳教授給兩個診斷,極大可能是股四頭肌腱下慢性滑液囊炎,絨毛膜瘤是可考慮,但可能性不高。與病人諮商後動刀,冷凍切片結果是沒有看到惡性細胞。之後詳細病理檢查結果就是滑液囊炎。醫師對陳教授的佩服、尊重更往上推疊了!

事後再“拷問“病人,他才勉強憶起,好像多年前這個關節撞傷過。因為,只有受傷才可能引起滑液囊炎,滑液囊不會自己無緣無故發炎!這個病例再教育醫師:詳細病史追問與多科合作的重要性!

(作者∕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