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超
拜登首次亞洲行,正式宣布啟動新倡議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計有十三國成為首輪會員國,表面上拜登重返印太經貿領域似乎獲得一定的成果。英國《金融時報》卻直指,美國在印太地區的經濟參與有限,卻對中國大陸極力展現肌肉,凸顯美國的意圖。
蔡政府對於IPEF有高度的期待,並多次向美國積極表達加入的意願。四月二十八日國務卿布林肯參加眾議院聽證會時,還強調IPEF將是開放且具包容性。該架構目前正處啟動階段,包含與數個潛在夥伴展開對話,「沒有要把任何人拒於門外,包括台灣在內」。其談話還讓台灣充滿希望,直到五月二十二日美國訪問團前往日本東京途中在空軍一號的新聞發布會上,記者詢問官員台灣是否會加入時,美國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明確表示台灣未被邀請。《華爾街日報》社論批評,未將台灣納入IPEF,是拜登犯下的大錯。
論其實際,台灣被拒於門外,影響其實相當有限。蓋我國經貿最大的障礙在於整體FTA覆蓋率過低,遠低於主要競爭對手。近期亞太地區成形的二大自由貿易協議CPTPP與RCEP,其中RCEP因由中國大陸主導,蔡政府直接放棄;縱使已申請加入CPTPP,然其標準甚高,且需要全體會員國同意,仍有極大的變數,讓台灣陷入邊緣化危機。
我國無法與主要貿易夥伴簽署FTA,使得傳統產業出口需支付較他國更高的關稅,不利我工具機、鋼鐵、石化及農產品出口。以最近熱門新聞,鳳梨出口日本市場為例,台灣需支付百分之二十關稅,而競爭對手菲律賓卻是零關稅,市場競爭相當辛苦,這也就是為何過去台灣農產品會主攻享有關稅優惠的大陸市場。
反觀,IPEF並非傳統FTA,依據白宮發布的IPEF四大支柱包括:公平而有彈性的貿易、具有韌性的供應鏈、推動基礎建設、乾淨能源與減碳以及整合租稅與反貪腐,主要為針對勞動、環境、數位經濟與供應鏈的新規則。IPEF對台灣部分產業發展或許有些需的助益,但無法解決企業最亟需的美國市場開放與關稅減免。
而且IPEF主要內容,台美已經透過TIFA會議、「科技貿易暨投資合作架構」、「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等平台或會議進行討論,並已建立一定的合作模式。尤其是半導體等供應鏈,美國高度仰賴台商的供應,理論上應拜託台灣加入IPEF,而非將我拒於門外。拜登政府反其道而行,係降低該架構的反中氛圍,反正台灣即使無法加入,也會遵從美國指示。
民進黨政府之所以會積極爭取成為IPEF會員,主要是大內宣效果。若能順利加入,又可大力宣傳台美建構雙邊經濟夥伴關係、展現美國對台灣的高度重視與堅定支持、彰顯美國對台灣「堅若磐石」的支持與承諾等宣傳。並可化解無力與主要貿易夥伴簽署FTA,又無法加入CPTPP與RCEP等大型自貿協議等困境。
此外,我國倘加入IPEF,雖然對台灣實質效益不高,因該架構含有「圍堵中國」的色彩,帶有「聯美制中」象徵意義,北京當局仍然會極力反對,進而對台灣祭出反制措施,反讓台灣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作者為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