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主編精選〉正常人的條件

文/邱寶福 插圖/國泰

 最近看了一本韓文翻譯小說「正常人的條件」,內文描述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高壓競爭環境中,大家拚死拚活的在水泥叢林中努力讀書、考試、工作,只為了能在文明社會中像個正常人一般的活著,努力讀書是為了能考上好學校,考上好學校是為了將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找到好工作是為了能夠買房買車成家立業,讓自己的父母放心,光宗耀祖,為了能像個正常人一樣的活著,到頭來發現,自己卻像一頭野獸,唯有將別人拉下來,自己才能往上爬。

內文的人物,都是社會中的失敗人物模板,是為了贍養費,試圖製造假車禍的丈夫;是為了考上公務員的萬年考生;是為了保住工作而抹黑同事的公司職員,這些所謂的失敗人物,為了生存,都做過所謂的家庭代工,剝大蒜、褶紙鶴、貼恐龍眼睛,我彷彿成了小說裡的失敗人物,正在窄仄的客廳裡做著堆積如山的家庭代工。

民國70年代的寒暑假,當我的同學都在打任天堂的紅白機,我卻被母親困在家裡做家庭代工,縫雨傘一支0.8元、到魚市場把魚裝進塑膠袋冷藏一隻0.1元、貼釣魚轉盤裡那些張著大嘴的魚眼睛,秤斤論兩,換算時薪,一小時不到20元,最辛苦的是寒假清晨,天猶未亮,就得就著十幾度的低溫,將泡在冰水裡的蝦子螁殼,雙手發紅、流血是家常便飯,我從小就徹底理解,什麼是社會底層的生活?於是我努力讀書、考上好學校,如今是一名國中老師,總算可以活得像個正常人。

台灣歷經家庭代工的經濟起飛,從開發中國家邁進已開發國家,家庭代工逐漸式微,年輕人打工的基本工資遠高於做家庭代工的報酬,作外送是新時代的產業,只要肯做、敢拚,至少是餓不死的,唯一不變的是,大家依然努力的往上爬,想讓自己可以活得像個正常人,但難度似乎更高了,不吃不喝30年,還是買不起房子,抱著不婚不子念頭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我們總是不斷地累積疲勞,只為了一次彌足珍貴的快樂,快樂過後的空虛,卻又把我們打回原形,在社會底層望著金字塔頂端,自怨自憐。

我看著職場的新進代理代課老師,每天辛苦的備課上課準備考試,他們的工作量可能跟我一樣,甚至比我更多,年所得卻只有我的一半,我該覺得幸運,不是生不逢時的這一代,但我高興不起來,看著現在的年輕人,拋棄戀愛、結婚、生子、人際關係、買房,為了讓自己有尊嚴的活得像個正常人,不斷的拋棄本應追求的那些幸福,看在我這個還算個正常人的大叔眼裡,這樣的社會現象,實在一點都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