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寶寶的免疫力?

母乳是最佳的益生菌來源。(本報資料照)

朱世明、王冠斌

健康腸道菌相是決勝關鍵

臨床情境

小娟是一個初為人母的新手媽媽,從懷孕開始開就非常兢兢業業的做好每一個產婦該有的準備動作,懷著期待的心情等待自己與夫婿愛的結晶來到人世。不過懷孕過程中生理的變化,確實也是讓她覺得驚濤駭浪,從初期的妊娠劇吐,到中期時常常有早產疑慮,甚至到了後期還因為提早破水,而必須提早入住產房進行安胎及施打抗生素!著實讓她心中充滿了焦慮與不安,最後還因為她自己出現發燒徵候,且自己的骨盆與胎位不正,不適合自然產而必須進行頗腹生產!

同時因為擔心寶寶也會有受到感染的疑慮,出生後必須入住到嬰兒病房進行觀察與治療!此時的小娟已是憂心忡忡,不知所措!原本想給寶寶哺餵母奶的初衷也充滿了是否合宜的擔心,雖然產科醫師與兒科醫師都給她仍然可以哺餵的肯定說明,小娟仍然是以淚洗面毫無喜獲麟兒的喜悅!其實這樣的情景常常會在我們的日常臨床中面臨到,我想以這篇文章的細心解析相關的為題讓爸爸媽媽們能寬心。

有幸身為醫學中心資深的兒科醫師,我常常在門診中,聽到家長對孩子各種關切的問題,例如寶寶的生長指標、發展里程碑、過敏疑慮、飲食營養、排便狀況……等等。尤其,家長很關心寶寶生長表現,與同齡的孩子相比是否領先、或落後。我非常可以理解家長對寶寶成長進度的重視與期許,不過要記得,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寶寶的成長表現應該是要跟自己比。我們可以從出生後的起點來看,寶寶的成長趨勢,是否有走在成長曲線的正常百分位上。我們不要求成長領先其他同齡的寶寶,但是期望的是,我們能培養寶寶有領先的健康體質,而且這確實有幾個明確的方法,能奠定寶寶往後一生健康的基礎。所以我想和大家談談,要如何幫助寶寶決戰在起跑點。

 

腸道菌相,是健康體質的基礎

我很支持一個理論,幼兒的生理身體狀態可以決定未來長大後所可能罹患的疾病、以及健康狀況。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嬰幼兒時期的腸道菌相的好壞,不僅影響免疫發展,它與寶寶未來健康息息相關,例如食物過敏、異位性皮膚炎、氣喘,甚至影響到行為發展、成年後慢性疾病的罹患率。什麼是腸道菌相?它指的是腸道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的種類與組成,當有益身體健康的好菌多、有害的壞菌少,則是我們期望的良好的腸道菌相。一起來了解以下會影響腸道菌相的因素,能幫助我們從根本來著手改善體質。

*健康的懷孕狀態

研究指出,媽媽懷孕時的狀態,包括飲食、壓力,都會影響到出生後寶寶的腸道菌相的好壞。因此,孕婦保持輕鬆愉快心情、良好營養、定期產前檢查,都有益於培養出健康體質寶寶。

*剖腹產寶寶腸道壞菌多

寶寶的腸道菌相,會隨著媽媽生育寶寶的方式而有不同。自然產的寶寶,能藉由通過產道而獲得來自媽媽的益菌,讓寶寶出生後腸道菌叢生態更為正常,達到好菌多、壞菌少的良好的自然平衡。然而剖腹產寶寶,則錯過了從產道中獲取天然益菌的過程。一個腸道菌的生態裡,若壞菌居於主流,就會喧賓奪主,進而影響寶寶消化、健康、吸收,且未來寶寶發生過敏的風險也較高。

*抗生素會破壞腸道菌相

抗生素會將好菌、壞菌一起破壞。研究指出,懷孕時期或嬰幼兒早期使用抗生素,會不利於寶的寶腸道菌相,進而影響體質、過敏風險,與消化功能。

*哺餵母奶,寶寶獲取益生菌、益生元

母乳中含有天然的益菌,例如含量豐富的雙歧桿菌,它是寶寶出生後,腸道中最快速生長繁殖的好菌。母乳中也有益生元,可以做為益菌的營養來源,它們是一群母乳寡醣,含量約10-12 g/L,能幫助益菌的生長與繁殖,因此母乳寶寶腸道好菌較為豐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應儘可能純母乳哺餵6個月以上。因為母乳是寶寶最佳營養來源,同時又具備許多生理上的優點,例如降低過敏與感染風險、降低肥胖與糖尿病風險、降低嬰兒猝死症;餵哺母乳也能將母乳中的活性成分,像是抗體、益生菌、益生元分享給寶寶,有益於寶寶健康。且對於母親本身,也有預防特定疾病的益處。

我非常認同「決戰在起跑點」。如果我們能讓孕婦有良好懷孕過程、沒有使用抗生素、環境優化、選擇自然產、出生後餵母奶,讓寶寶的生長能走在更好的軌跡裡,我們就能給寶寶一個好體質的禮物。但有時真的沒辦法,不是每個寶寶都有這樣優勢,例如,因某些條件必須剖腹產、又無法餵母奶,這時候可以尋求專業醫護人員的建議,為寶寶選擇接近母乳,且含有益生菌、益生元的配方。除了營養上能支持寶寶所需,母乳中的活性成分,也能讓寶寶有健康的腸道環境,為寶寶建立好體質基礎,一生受用。

 

挑選益生菌的要點

這幾年因為生物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家長詢問益生菌的問題,例如該不該加益生菌、如何挑選益生菌、什麼時間點要加、應該加多少?今天我們就來討論這個有趣的議題。

 

益生菌與長遠健康、腦部發展

以往在醫師評估下,益生菌可以適用於解決常見的腸胃障礙,例如排便不順、溢吐奶、腹脹、3個月前容易哭鬧、嬰兒腹絞痛。現在,越來越多研究指出,益生菌可以透過調整腸道菌相,讓腸道環境形成好菌多、壞菌少的健康狀態,同時預防病原入侵、調節免疫、降低感染機率,也能有益於營養素的吸收、生長、降低過敏的可能性、減少成年後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此外,腸道與菌叢可以透過內分泌、神經與免疫的調節,來進一步與大腦互相溝通,影響腦部發展與行為。因此益生菌的應用,也越來越被重視與探討。

 

母乳是最佳的益生菌來源

母乳含有益菌,包括雙歧桿菌、乳酸桿菌、擬桿菌等等。在一個超過萬人的嬰兒研究分析指出,餵哺母乳是影響寶寶腸道菌相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他包括生產方式、環境的暴露因子。母乳中的益菌,在寶寶攝取後,能在寶寶身體裡面的產生平衡狀態,對於腸道吸收、消化、疾病的預防、過敏的調節,都有它的重要角色。既然母乳有這些好菌,若無法哺餵母奶的媽媽,我們就希望,要選取具備有這些好菌的配方。

 

雙歧桿菌與寶寶健康

雙歧桿菌不僅是母乳中含量豐富的一種好菌,它也是自然產母乳寶寶出生後,腸道中最快定殖的好菌,我認為定殖這個意義很重要,也就是好菌必須要能在腸道環境中,有效地紮根、生長、大量繁殖,才能進一步帶來健康的好處。研究指出,腸道中雙歧桿菌含量,是寶寶免疫發展健全的生物指標。短雙歧桿菌的含量,也與特定過敏的風險有關。如果將這樣的益生菌,適度適量加入配方奶裡面,對於無法哺餵母乳的寶寶,可以幫助寶寶獲取健康上的益處。

選擇益生菌的要點:接近母乳、研究實證、有效含量、益生元

*接近於母乳

首先要能接近於母乳,例如母乳裡有的、含量最多的、最容易在哺餵之後就在腸道中定殖的。所以,建議是由母乳、或母乳寶寶腸道中分離出來的益生菌的種類,來做考量,例如雙歧桿菌。

*研究實證

選擇的益生菌,要具備有研究實證,例如能有效增加腸道好菌量、或改善健康指標。若選擇的是含有益生菌的配方,須注意益生菌在高溫沖泡的過程中,可能影響其活性。這時候可以選擇有研究證實,即使加熱後仍然具有調節免疫的好處的益生菌,例如:短雙歧桿菌M-16V。這對於需要加熱後餵哺的產品,也可以是考量之一。

*有效含量

益生菌的效果,取決於它的含量是否有達到有效量。例如歐盟建議,含益生菌配方奶所含的益生菌含量,應達到每公克奶粉含有106-108 cfu益菌,即100萬至1 cfu (益生菌數單位)

*益生元

益生元是益生菌的營養來源,可以幫助益生菌存活與繁殖,兩者相輔相成,更能達到健康上的加乘效益。母乳中的益生元也就是母乳寡醣。可以分為短鏈與長鏈,佔比約9:1,它們是母乳中含量第三大的成分,每公升母乳大約含有10-12 g。由於母乳寡醣種類繁多,產品設計時,很難將所有種類一次添加進去,基於可行性、可運用、可負擔,我們可以透過益生元 (GOS半乳寡醣, FOS果寡醣) ,來模仿母乳寡醣短鏈與長鏈的9:1的比例、模仿總含量。研究證實,餵哺同時添加益生菌與益生元的配方,對寶寶健康確實有益處。

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益生菌與益生元對嬰幼兒的好處,因此建議媽媽儘量餵哺母乳,提供寶寶這些源自母乳的天然益生菌、益生元和許多活性成分。若無法哺餵母乳,也要儘可能考慮近似母乳這些優點的配方。同時,別忘了,醫師是家長最好的朋友,有問題要跟醫生做討論,問題就能在第一時間能獲得解決。期許爸爸媽媽都能安心培育健康的寶寶!

 

剖腹產寶寶逆轉勝

在台灣,每3個寶寶就有1個是透過剖腹產的方式誕生。在某些懷孕與產程的因素考量下,剖腹產是一個可顧及母嬰健康與安全的生產方式。不過,在一個190萬個嬰兒、持續追蹤35年的大型研究中發現,剖腹產寶寶比起自然產寶寶,未來有較高的機會罹患慢性免疫疾病,例如氣喘、發炎性腸道疾病、白血病。令人慶幸的是,科學家也找到可能可以突破且逆轉勝的機會,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每個剖腹產寶寶的家長掌握關鍵,培養剖腹產寶寶一生受用的健康好體質。

剖腹產不利於寶寶腸道菌相組成

為什麼剖腹產寶寶會有較高的多種疾病的風險?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剖腹產的過程,使得寶寶的腸道菌相與自然產寶寶有所不同,不利於日後免疫發展。腸道菌相指的是,腸道中好菌與壞菌的動態平衡。好菌與壞菌是相互競爭、彼此消長的;健康的腸道應該是好菌多、壞菌少。寶寶的腸道菌相,與寶寶出生後首次接觸的細菌種類有關。自然產的寶寶會接觸到母親產道的細菌,這能提供寶寶好菌的來源;然而剖腹產寶寶,主要是接觸到醫院環境與媽媽皮膚上的細菌,其他還包括生產時壓力荷爾蒙的影響,因此剖腹產寶寶腸道菌相是較為劣勢、將來免疫反應適應欠佳。 

剖腹產寶寶逆轉過敏風險

近期的一項研究發現,雖然剖腹產寶寶出生時的不良的腸道菌相,已經證實會增加寶寶未來發生氣喘風險,但是若能在剖腹產寶寶1歲前改善寶寶腸道的菌相、讓它不再處於剛出生時劣勢,那麼就可以扭轉、抵銷掉出生時不利的腸道菌相所造成的風險。這真是令人為之振奮的消息。那麼,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剖腹產寶寶在嬰兒期就改善腸道菌相呢?

母乳具有保護力

益生菌它們是可以促進健康的微生物。既然它是生物,生物要繁延,就要有充足的食物,這群食物也就是益生元。母奶裡有益生菌,例如雙歧桿菌,還有益生元—母乳寡醣,以及許多活性物質,能培養寶寶最佳的腸道菌相環境。美國小兒科醫學會也指出,若能持續餵哺母乳3-4個月以上,可以顯著降低寶寶未來發生特定過敏疾病的機率,餵哺母乳時間越長、保護力越久。

世界過敏組織建議補充益生菌和益生元

益生菌在臨床上證實具有調節免疫、降低過敏發生的可能性。世界過敏組織說明,無法純母乳哺餵的過敏高危險群寶寶,可以補充益生菌。不僅要有益生菌,還要有益生元作為益生菌的養分,才能達到最佳健康效益。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建議,6個月以下母乳寶寶,每日應攝取4-12 克「無法消化之寡醣」,也就是益生元。若為非全母乳哺餵的寶寶,世界過敏組織也建議,寶寶應補充益生元。

益生菌+益生元配方,有助於剖腹產寶寶健康

有一項剖腹產寶寶研究指出,益生菌 (短雙歧桿菌M16V) 再加上益生元 (半乳寡醣GOS及果寡醣FOS組合),能增加剖腹產寶寶腸道中的好菌—雙歧桿菌的含量,並降低壞菌—腸桿菌的含量,還能減少敏感的可能性。因此,無法哺餵母乳而需要選擇配方奶時,可以考慮含有益生菌及益生元的配方。不過須注意幾個部分,益生元含量,就要儘可能模擬母乳寡醣總量,若加得太少,益生菌也不足以存活、繁延。此外,儘可能模擬短鏈與長鏈母乳寡醣在母乳中的比例,也就是9:1的黃金比例,以利寶寶免疫發展。而益生菌則應選擇天然存在於母乳中菌株,並且添加量要達到有效建議量。

要幫助寶寶健全發展,關鍵因素包括良好懷孕狀態、規則產前檢查、良好的環境、自然產、餵哺母乳。哺乳的媽媽也要具備健康的身心,良好的作息與親子互動,這對母乳成分也有正面幫助。寶寶長的好,媽媽焦慮度越低、會有更好動機持續哺餵母奶,也才會有好的心情與成就感去照顧寶寶。尤其純哺餵母乳的媽媽,媽媽自身健康與營養攝取很重要。此外,定期返診、預防接種、有疑問就諮詢醫師,就能及時掌握寶寶健康狀況。而且別忘了要好好地仔細研讀兒童健康手冊,它是家長獲取寶寶照護與發展的基本知識的重要工具。期望不論是自然產或剖腹產寶寶,都能在家長與兒科醫師的用心照護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者朱世明醫師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內科部副部主任、王冠斌為國立政治大學EMBA生技醫療組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