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火化之亂持續燃燒之際,國內染疫死亡率悄然突破千分之一。這不僅顯示蔡政府防疫作為經不起考驗,也證明黑箱作業的防疫政策漏洞百出,但相關官員卻還是不斷推卸責任。
陳時中月初指出,死亡和確診病例都在高原期,應該在十日就有反轉機會。言猶在耳,確診人數雖然稍減,但中重症和死亡率卻不減反增,再加上至少兩倍的確診「黑數」,足見疫情十分嚴峻。根據Our World In Data資料,台灣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八日十三天內死亡翻倍,名列全球第二,速度之快遠勝鄰近的南韓、香港和新加坡。但陳時中卻說,這是因為台灣以前染疫少所致,而且「把分母分子黑數亂比一通,得到奇奇怪怪的結論,影響民心、影響判斷」。
平心而論,台灣染疫死亡人數相對比其他國家少,但死亡人數迅速增加,卻也不可否認。陳時中不檢討中重症和死亡人數暴增的真實原因,卻在分母分子上作文章,令人質疑是想規避責任。
例如,侯友宜在五月一日就建議「快篩陽等同確診」,柯文哲也呼籲,醫學上不是沒採用臆斷就診治的情況,不要延誤黃金治療時間。但陳時中卻以涉及偽陽性及限制人身自由問題為由,堅持不開放;拖了二十五天才開始全面實施之後,陳時中又說以前沒實施是擔心雙北醫療量能不足。試問,偽陽性和人權問題不用擔心了嗎?雙北醫療量能擴充了嗎?這不是延誤時機是什麼?責任究竟該誰承擔,難道還不清楚嗎?
再以火化之亂為例,台灣至今因疫情死亡超過四千人,都是在二十四小時內火化,家屬往往連最後一面都未見到,自然更增悲痛。衡諸新加坡可以守靈三天的做法,顯有改進空間。
可是儘管民間一再呼籲,指揮中心卻始終不做明確具體規定,使得地方政府和殯葬業者只有依照過去第五類傳染病一律二十四小時內火化的做法。等到民怨沸騰,陳時中又詭辯,只是「希望」,沒有「規定」;只是要求「儘速處理」,沒有規定二十四小時處理;試問,如果中央政策不是如此,這兩年來二十四小時內火化的措施為什麼從不釐清?衛福部現在才要搜集國外做法,研議讓確診者遺屬完成瞻仰遺容心願,這兩年為何從不研究?這不是行政怠惰嗎?
事實上,染疫死亡的實際人數遠遠超過政府公布的數據。去年新冠肺炎死亡數將只要確診就算的「全死因」納入統計,今年卻增加六大排除原則。至七日為止,今年新冠死亡通報三千一百二十三例,由於六大排除原則,將其中六百零三例排除,其中「死亡診斷書未列新冠」或「新冠列於其他死因」就占了四百九十八例;再對照台大醫院教授李建璋指出,「中央衛生機關過去曾發文提醒醫師,儘量以慢性死因為主要死因」,足見許多因新冠死亡的人其實並未納入統計。
再根據內政部統計,今年五月死亡數為一萬七千四百零九人,較去年增加二千三百零一人,更比前年增加四千一百三十七人;而今年五月公布新冠死亡人數僅一千三百人,合理推估實際染疫死亡人數不止兩倍;其中很多都跟新冠疫情有關,即使不是定義上的確診,但研判也與染疫誘發疾病或打疫苗後引發慢性病或其他疾病有關。
說穿了,政府只是熱衷於標榜防疫成效,但對防疫疏失卻不肯虛心檢討改進,這種爭功諉過的心態,無疑是死亡人數暴增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