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搭便當

■望芳

後疫情時期的新生活,辦公室多了自帶便當的族群,午餐時間飯盒配手機、配報紙,就是不能配話,以免飛沫四散。咬下一口無錫排骨扒上一口白飯,好對味啊!腦中頓時浮想聯翩,30年前的天龍國─台北,是萬千莘莘學子的黃金屋與顏如玉,父母辛苦咬牙撐著家計也要子女上大學。

可惜我資質駑鈍,勉強上了北部私立女子三專,私校學費不僅貴桑桑還得在外租屋,再加上生活費與書籍用品……那麼多的錢要付,想到爸爸在鐵工廠揮汗如雨的每日加班,媽媽在加工區上大夜班,每一餐飯都吃得小心翼翼加細嚼慢嚥。

爸爸每月匯3000元進我的郵局帳戶,一天吃100於我還是良心不安,早餐饅頭酸菜夾蛋15元,買一顆加大古早味飯糰加滷蛋香腸當中餐30元,晚餐到自助餐點小半碗的白飯配三樣青菜20元,還有免費的湯喝到飽,一天餐費花不到70元。媽媽交代不可省錢餐餐吃泡麵,我只有到月底時才良心不安的吃上幾包。

坐在我前面的W家住天母、右手邊Q住中正紀念堂附近,兩人每天帶便當上學,福利社旁邊有蒸飯箱,提供帶便當的同學中午有熱騰騰的飯盒可享用。她們兩人是我在台北最先認識也是最要好的同學,大學的課桌椅不似高中,桌面小小的,吃午餐時我們三個會桌併桌一起吃,感覺好像還在讀高中。

「老向,妳怎麼每天都是飯糰啊,吃不膩嗎?」W隨口問。「吃飯糰省錢又有飽足感,我還加了一顆滷蛋半截香腸營養滿分。」爸爸早早教育姐妹倆貧窮並不可恥。Q夾了一口青菜往我嘴裏塞,飯後分食她的一半橘子幫助消化。

有天中午我的桌上也放了一個熱熱便當,「我媽說晚上的菜煮太多,請妳幫忙吃。」W將桌子併攏。「我媽說拜拜水果太多,這2顆蘋果請妳帶回宿舍吃。」Q將蘋果放進我的包包。誰說台北人冷漠,我遇見兩個大大的暖暖包。

中午的加大飯糰退場,我在台北也嘗到了媽媽的味道。媽媽說有來有往感情才不會散,收假北上總會帶上爸爸做的湖南臘肉、臘腸與酒釀,媽媽曬的蘿蔔乾、醃的紫蘇梅與破布子,W媽媽與Q媽媽通通有,媽媽自豪的紅豆年糕與粽子每年也少不了。

那些年,因著同學媽媽的好心腸,讓一個窮學生在異地由一個個便當中感受到家的溫暖,三個背景不同的女孩也因吃飯而有了甜蜜綿長的交集。

三人便當團從青春盛開的花兒吃到老花眼美女,每年如期開飯。